第三百二十五章 洛阳程颐可能也要崛起
洛阳程颐,说出来的话语,自然会去做。
东华门外,请命的程颐带着一大帮洛阳士子,写好了奏帖,往门内送去。
守门的军汉去通知内官的太监,内官的太监去给皇帝禀报。
皇帝又派太监出来取奏帖,也把领头之人程颐召了进去。
读书人当真就是特权阶级,闹起来连皇帝都不会怠慢,至少仁宗皇帝是不会怠慢他们的。学生闹事,那是宋朝的传统,以北宋末年的太学生领袖陈东最为有名,北宋末年“诛杀六贼”这个口号,就是陈东喊出来的,蔡京童贯王黼等人,最后都伏法伏诛,虽然不能说是陈东造成的,但是陈东出力甚大,起了导火索一样的作用。
程颐带着年轻人的热血冲动,满怀气愤,哐当一声,便是长跪不起,口中疾呼:“陛下,请拿文贼甘奇甘道坚问罪!”
噗通,头已经就磕下去了。
老皇帝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连忙把帖子打开来看,帖子由程颐手书,记录了甘奇在道坚书院大逆不道的言论。
老皇帝看得眉头大皱,也不知自己到底哪里就把甘奇得罪了,让甘奇这么喷自己。
也是因为程颐写的帖子里,带着程颐自己的角度,并未对甘奇的言语作详尽的记录,只记录甘奇一些大逆不道之言,比如甘奇说皇帝以小仁而负大义。
也是把老皇帝看得一愣一愣的,甘奇他也见过好多次了,每一次都是毕恭毕敬的,还帮老皇帝赚外快来着,也不像那么大逆不道之人啊。
“起来说话吧,具体是何事啊?细细道来。”赵祯开口说道。
程颐爬了起来,义愤填膺:“陛下,甘奇之辈,文贼尔,此贼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大放厥词,竟敢说陛下是那不仁不义之君,此贼不除,必生大乱。”
赵祯叹了一口气,又道:“把事情经过细细道来。”
赵祯都当了三十多年皇帝了,也被人骂了无数次,岂能不知什么叫作一面之词?
要说事情经过,程颐想了一想,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说道:“回禀陛下,学生头前与甘奇有约,在那道坚书院坐而论道,学生带着一众同窗好友欣然赴约,本以为此乃汴梁士子与洛阳士子之盛世,未想,甘奇那厮,既然在当场大放厥词,放肆无度……”
“说具体事情。”赵祯这个皇帝,也是真难当,若是什么事情都这么去说,他每天一个时辰掰成五个时辰,那也不够处理国事之用的。
程颐也是没有见过真正的世面,以为这种事情就跟打小报告一样,到皇帝这里说甘奇骂你不仁不义,皇帝就会火冒三丈,把甘奇好好惩治一番,什么夺了功名,永不录用之类的。
事情兴许也可以是这样,但是得分皇帝,仁宗这个皇帝,这一套是行不通的。仁宗这一辈子也没有这么做过事。
呃……也有可能是仁宗赵祯这辈子被人骂习惯了。其中也有赵祯对甘奇印象太好的原因。
“陛下,此贼目无君父,行事放荡,出言不逊,定要惩戒啊。”程颐有些激动,声音又加大了不少,好似有理只在声高。
“他到底为何说朕不仁不义啊?”赵祯又问,耐心倒是不缺。
“陛下自登基以来,历年都有赦囚之事,甘奇便是说陛下赦囚之事,是不仁不义之举。”程颐又道。
赵祯点着头,又问:“他可有说个一二三的理由出来?”
程颐激动又道:“陛下,甘奇自是有其歪理邪说,那都是荒谬之言,学生也记不得多少。”
赵祯又是叹气,摆摆手:“回去吧,把你那些同窗好友也都带回去,此事朕知晓了。”
小孩子到长辈这里来告状,又不能真正说出个所以然,不能真正有理有据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这叫长辈怎么处理?自然得先就这样了,再去问问,查一查再说。
程颐却还不走,又道:“陛下,盗匪之贼,只为祸一事。文坛之贼,遗祸无穷,还请陛下一定要严惩此贼。”
君子嘛,就得死谏,如此才是风骨所在,不能因为君王不喜,便放弃自己的原则。欧阳修常常如此,包拯次次如此,胡瑗时不时也来一下。哪怕韩琦,也是如此,管你皇帝内心之中时不时伤痕累累,韩琦戳着皇帝的心窝子,也要不断谏言立储之事,以为社稷安稳。
赵祯有些头大,又摆摆手:“会考在即,早早回去读书备考,此事朕会有定夺的。”
程颐此时方才罢休,一躬身,慢慢出门,然后昂头阔步,今日以举子身份得见天颜,还行君子直谏之事,何其荣光?
出得东华门,一众洛阳士子已然围了上来。
“程兄,可有见到陛下?”
“见到了,当面而谏,直言不讳。”程颐此时的双手负立,颇有点为国效死又何妨的气度
“程兄可有把那甘道坚狂妄之言一五一十与陛下说清楚了?”
“那是自然,如此忤逆之贼,其言其行,岂能不报陛下知晓?”
“程兄果真君子也!”
“程兄乃吾辈楷模!”
“这回看他甘道坚还敢不敢如此狂妄!”
程颐摆摆手:“算不得什么,走吧,各自回去备考,此番定要高中。”
左右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