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 章
回宫后不久,在康熙的准许下,胤祉正式从尚书房结业,结束每天内卷学习的苦难生活,让胤祝胤祁羡慕不已。
这也意味着,胤祉能够光明正大参与朝中政事。
像在军队中当吉祥物一样,皇子阿哥在朝廷上的身份地位也很特殊。
一开始,他们没有具体职位,也没有被册封爵位,甚至没有具体的工作。
但只要皇上点头,吏户礼兵刑工的工作都有机会插一手,临时职位必然不低,等比尚书、将军都有可能,凭借这些不同的功劳,获得不同等级的爵位。
堪称“灵活就职”。
更形象的形容词:“一块砖,哪里有用往哪搬。”
只是这顾问与监督也分虚实的,手上一点工作全无为虚,能够真正加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才是实。
很多皇子都是虚职,也没有一位阿哥能够真正的兼并六部。
大阿哥也从未想过这些,他的目标从一开始便非常明确。
他着重关注兵部,企图把兵部抓入手里,军权也代表着话语权,拿到军权,在靠着纳兰明珠为他建立的人际关系网,一点点收服吞噬其他六部势力。
这也是最正常的想法。
哪怕太子真登基上位,掌控军权的他也有与其对抗的实力。
只是胤禔的计划在人生第一次的亮相,便遭遇到了滑铁卢,他不仅没有完成目标,还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好在大阿哥背后有纳兰明珠这个人。
有同僚对纳兰明珠的评价是,"明珠对人柔颜甘语,百计款曲,而阴行鸷害,意毒谋险"[1]。
可以说很精准。
与索额图相比,纳兰明珠在朝廷上下的名声好太多,心机颇深,借助胤禔皇长子的名头,暗中结党营私,插手朝纲大事,与政敌斗的有来有往。
但有利有弊。
纳兰明珠享了胤禔带来的利,自然也需要帮他收尾,前线消息一传回来,从喜气洋洋到恨铁不成钢,不知扯了自己不少胡子。
他劝大阿哥潜伏一段时间,等风头过去再出来,期间会借人脉网为他压下舆论,把这件事的影响压到最小。
“可胤祉他马上也要上朝,还深得汗阿哥喜爱。”胤禔迟疑不决。
纳兰明珠也听过二阿哥的敏而好学,但并不慌:“马佳家的权臣只有马佳图海一人,且他年岁已长,长时间在军营中生活,其他小的顶多是御前侍卫,二阿哥背后的人脉,且不说叶赫纳喇氏,乌喇那拉氏和伊尔根觉罗氏任挑其一都比不过。”
二阿哥确实优秀,难道太子就不优秀吗?
大阿哥可能差一点,也不是担任不起一国之君,他有清大祖之勇。
优秀并不是皇位继承人的唯一选择,尤其是大家不相上下时,这个时候,比的自然还有其它。
皇子家族背景自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筹码,诱导更多支持者,康熙登上帝位难道是裕亲王他们差
吗?
不过是政治博弈的结果。
纳兰明珠没有说的是(),二阿哥那边最棘手的可能在蒙古。
荣宪公主跳出来着实出了很多人的意外◆[((),假如荣宪公主当真把蒙古收服,也意味着有了蒙古与蒙军旗当作背景,尽管康熙一直打压,但也不要忘记蒙古对大清的影响。
但这可能吗?
真到那一天,万岁爷会不会因蒙古而更提防二阿哥?
一切未知。
纳兰明珠并未把自己的担忧摊开来跟胤禔讲,也是因他觉得胤禔这个人太直,做什么事情都很少讲弯弯绕绕,他跟太子、二阿哥已明显不和,不能再把长公主牵扯进来。
跟着这样直性子的皇子确实会操心很多,但得到的利也是丰厚的,且他这个人挺讲义气,不会有卸磨杀驴的危险。
就比如这件事后,胤禔都是在怨自己粗心,以及仇视太子,不会迁怒于底下的门臣言官,这一份宽和心性难得,在皇家更难得。
见胤禔点头,纳兰明珠还是担心他瞎折腾:“或许一件新事出来,便能吸引其他人的目光,有益于降低影响。”
胤禔没听明白:“?”
“长孙。”
纳兰明珠提点。
胤禔眼睛一亮,对啊,差点忘记这个,胤礽胤祉可没办法搞出个嫡孙来,距离下次选秀不到三年,得抓紧时间了。
当大阿哥与纳兰明珠在私下碰头时,胤祉正在南书房中面见康熙。
康熙问他想去哪儿。
胤祉的回答很实在:“过去儿臣以为自己擅长骑马射箭,一定能在战场上当阿玛骄傲的巴图鲁,但行军路上,才发现自己所学所知甚少,若非皇叔他们阻止,能闹出不少的笑话。”
讲到这里,他举了两个例子。
关于粮草那个建议让康熙都不知道说什么,指着他骂了两句。
好在胤祉马上又说常宁与武将们如何教导他的,也反省自己错在哪里。
“所以现在儿臣知道了,儿臣自以为擅长的却不一定是真擅长的,在为汗阿玛分忧一事上,儿臣真有很长一段路走。”
“额娘常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