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两极分化(求订阅,票票)
,最快更新好莱坞传奇导演最新章节!
《死寂》的尺度确实很大。
很多很吓人的镜头都没剪掉,再加上杀人太多,杀人手法恐怖、离奇,已经足够让心理接受程度不高的观众纷纷逃离。
电影看到最后,还在影厅的观众只占了总座位数的4成,差不多有一半的人提前离场,且多是情侣组合。
想想看,想找刺激也不一定要带女朋友看这种题材的作品啊,或者说,太刺激了,也很难坚持的下去。
美国中西部。
芝加哥下辖的梅坞市。
时间已经临近晚上的九点半,又要准备专栏文章的贝拉最近还是颇为忙碌的。
不过,她还是抽空去看了萤火虫影业推出的新作品《死寂》。
身为一个影评人,本着专业、负责的态度她应该是要整个看完的,可惜,她没做到。
电影放到一多半,她就随着离场的人流一起落荒而逃,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去评价这部作品。
这是一部好电影吗?
可能吧,但贝拉自己并不喜欢这类题材,相对于有所收敛,结局反转有惊喜,还带点烧脑推理线索让人眼前一亮的《电锯惊魂》,《死寂》无疑结构简单许多,除了玛丽-肖塑造的会让人晚上做噩梦,贝拉都不愿意回想影片的任何细节。
但这是一部烂电影吗?
也不是,虽然离场的多,但没离场的却是看的津津有味,神情专注,视线片刻不离银幕。
毫无疑问,《死寂》对某些观众爱好群体带有很深的吸引力,影片的剧情相对完整,一环扣着一环,先以丽莎的惨死引出木偶比利,再以木偶送货地址,引出强尼,道出背负诅咒的费尔小镇,然后是玛丽-肖那样充足的恨意,引出她所遭受的冤屈。
最后,结尾埋下伏笔……
简单来说,《死寂》要比《电锯惊魂》更极端,对一般的路人观众也更不友好,里面直观的镜头表现力估计不爱看恐怖题材的,很难接受的了。
当然,这都是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
那些喜欢看的,说不定会十分夸赞,但以贝拉个人来说,基本不想看第二遍了,也不想去回味。
或许。
温子仁导演是下定决心走这种深入刻画气氛的路子,并不刻意再去减少某些太过吓人的场景和虚化镜头。
贝拉正这么想着,电影似乎也放完了,从电影院里走出一大群的观众。
“这部电影可真酷,看的真是刺激,明天我要带威尔那货也过来看看,让他知道什么是恐怖片。”
“最后的结尾,詹米为什么把木偶放回玛丽家里?”
“这谁知道,反正玛丽的魂体没有消散就是。”
“玛丽为什么不杀詹米?”
“这还不简单,詹米没被诅咒,他的父母不是费尔小镇的居民。”
“哈哈,那些用嘴巴用言语逼死玛丽的人,死去的时候都会没了舌头,这个桥段的设计可真有意思。”
“啧啧,詹姆斯-温可真是个天才,现在我决定了,以后他的每部恐怖电影我都要去看。”
“……”
听着这些人手舞足蹈的相互议论,兴奋的探讨剧情,贝拉明显感觉自己脑海里似乎闪过了一些什么,却没能抓住。
不知不觉,贝拉回到了租住的公寓。
她想,这部电影,或许就是拍给那些喜欢看的人看的,并不去讨好路人影迷,甚至主动拉出隔阂。
这样,或许批评的声音也能弱上许多。
所以,她打开电脑文档,然后写道:“……正如影片开头警示的那段话:心脏不好的,请勿观看《死寂》,诡异而逼真的木偶比利和神出鬼没的玛丽-肖,在这个九月将会成为许多人的噩梦。”
是的,噩梦。
正如楚人美、贞子这样的形象符号成为记忆深处的某种阀门一样。
《死寂》的优秀,也是成功塑造了“玛丽-肖”。
夜晚,一个人睡在床上,总感觉有人偷偷注视着你,这就是类似的心理暗示般的梦魇。
而随着《死寂》的首日上映,影片的各种影评也开始大规模的出现在各种媒体平台上。
电影此时在idb获得了74分,其中超过三成分数不足5分,超过2成分数给了9分,算是评论的两极化挺严重的;而烂番茄则是给了《死寂》百分之89的新鲜度,影评评分不如idb,维持在71分左右。
至于影评人群体,也大多唱衰《死寂》。
“温子仁用鲜血和暴力弄出来一部不知所谓的电影。”――《娱乐周刊》
“没有人可以欣赏这部无聊的片段,外加无聊的表演组合而成的作品。”――《旧金山都市报》
“或许,温子仁导演还没有从《电锯惊魂》逐渐不受欢迎的市场中得到教训,反而增加了赤裸的直观镜头,且不加掩饰的宣扬恐怖。”――《纽约观察者报》
当然,有不喜欢的,就有喜欢的。
“和其他靠着大批量的劣质血浆来刻画恐怖的电影作品来说,《死寂》被衬托的无比出众。一部恐怖电影,足够恐怖难道不是最好的赞美词汇吗?”――《洛杉矶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