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闲谈 李因笃,康熙十八年试博学鸿……
李因笃, 康熙十八年试博学鸿儒科而授翰林院检讨,在武英殿修过一段时间的晚明史,后因上书告老三十七次, 皇上没办法,就准了他的疏请。 后来听说他在关中书院教过一段时间的书, 这是怎么跑到了江南去的? 京城这边的官员怎么也猜不到,李因笃是辰亲王给推荐的。 都以为皇上还念念不忘这位老人呢, 陈廷敬不是山西的吗?这两天陈家赁在京城的宅子就有些热闹,同时上门的人不多,但基本上没断过。 陈廷敬可无语,因为他跟李因笃并不熟悉啊。 汪琬跟他熟,还有顾炎武, 他们早些年都是好朋友。 汪琬就有些莫名其妙, 上个朝下个衙怎么总能碰见一些翰林院或者其他位置上的闲散官员。 --- 苏辰把李因笃摁在江宁县任上, 自己也在这儿待了几天, 大概安排好船厂工匠的吃住工作环境就走了。 草鞋夹船厂事宜先让老李先费点心, 因为他爹安排的新任船厂长还没到。 是的, 船厂这种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地方,还是由朝廷派专人来管理比较好。 苏辰离开江宁府, 一路坐船, 两天后人就踩在昆山地面儿上。 既然南来了, 必须去去看看两位师父。 苏辰给顾师父和归师父都准备了神龙公司的股份,再给顾师父带一些生活费。 顾炎武本来准备定居在陕西的,在曲沃经历了生死一线的事, 心里想的还是故乡,于是便返回昆山。 二十四年之所以去南京,就是才回来去拜访友朋的。 前半生几乎都在飘零中渡过, 早年困难,顾炎武以极低的价格卖了大部分祖产,祖宅也因为族人的觊觎陷害而没有守住。 但回到昆山的顾炎武并非无处可去,首先在朝廷炙手可热的三个外甥,徐秉义、徐乾学、徐元文都在他回来之后派人来送过房契地契。 顾炎武一律拒绝,借老友归庄的钱在昆山县外面买了一处地皮,盖上三两间茅屋,过起了自耕自种的生活。 只不过这种田园生活,显然没有老顾一开始想象的那么好。 清晨,田连阡陌都还在水汽很重的迷雾笼罩下时,顾家的篱笆院外就响起一阵震天动地的哭声。 “我那苦命的老头子啊,就这么被人白白杀死了,你要是地下有知,可要向阎王爷告状啊。” 一个穿着深蓝色细棉布衣裙的妇人就这么坐在外面的草地上,握着脚脖子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怎么又来了?” 扛着锄头经过的几个农人面面相觑,走远了还回头去看。 “那老先生挺好的,昨儿个还教我家幺儿写字,这妇人来两天了,就没人管管吗?”走在中间面容黧黑的汉子几次脚步欲停,想回去把那个妇人拉走。 旁边一个人提醒道:“二哥,你少管闲事。他们间有什么恩怨,你知道吗?” “这妇人嚎说杀人,也不见那顾老先生叫他家的小童出来驱赶,难道是他真杀了那妇人的丈夫?” 二哥皱眉怒道:“顾老先生那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杀人?胡山岗,你那张嘴少胡咧咧。” 这几个农人一边说话一边往地头走着,抬眼瞧见两个身穿长衫的人从前面走过来,自觉地分开在两边给他们让出道儿来。 走过去,这俩人相互看了看,穿着软粉色长衫的人道:“他们说的顾老先生是顾炎武老先生?” 青衣的笑了笑:“可不就是他。” “赵兄,听说顾老先生是你家馆东的亲舅舅,怎么就住在这么偏僻的地方?” 赵柯点头:“虽然是,但顾老先生对徐家为人行事十分看不惯的,连徐家人送吃送喝的过去他都不收。” “顾家也是家大业大的,难道连一点家业都没有吗?” “你是才来,不知道那些往事。”赵柯说道,“一二十年前,千灯镇的地有十分之一都是顾家的,可当年顾老先生没少做叛逆的事,还有叶家盯着族人算计着,到最后真真是一点儿没守住。” 说着走到前面,妇人的嚎哭声跟敲锣似的进入耳朵里。 俩人都皱起眉头。 “他们有什么恩怨?”邱明好奇问道。 “你还真问对人了,”赵柯向里面看了看,自语,“不是都解决了吗?怎么还来闹事?” 邱明心里跟爪子挠似的,不过也没说什么,见赵柯走向那妇人,他随后就跟了上去。 “大清早你就这么扰人清净,小心被抓到衙门里去。”赵柯唬着脸。 妇人的哭声一顿,抬头,就朝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