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940章 吴国五大显学

第940章 吴国五大显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文种有治世之才,精通法、儒、兵、名等各家之学,学术颇杂,且常年出任左丞相,兼魏相,有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随时都能上任。”计然沉吟片刻后,开始跟庆忌、太子恒说出了自己举荐文种、孔丘、邓析三人的理由。

“孔丘有治国之才,名满天下,门下弟子诸如颜回、曾点、卜商等人,都在吴国出任重要官职,有一定基础。”

“而且,儒学通达,推崇礼治,有教化之功。”

“若让孔丘执政,臣这二十余年来,在吴国确立的各项政策,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再说邓析,邓析此人兼具法、道,刑名之学,为人严苛,待人较为刻薄寡恩,只是他确有治世之才。”

“若由邓析执政,他一定会推崇法治,以严刑峻法治民。如此治民,如此治国,可使我大吴尽快恢复国力,却也有可能遗留下不少的弊端。”顿了一下,计然意味深长的道“大王若以邓析出任太宰,执政大吴,必须要考虑,在大吴一统天下之后,罢黜邓析之政,或可用其人而不用其政。”庆忌不得不承认,计然的确是非常了解邓析、孔丘以及文种的,毕竟是相处了二三十年的同僚。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邓析、文种、孔丘三人,都有大才,只是性格缺陷也非常明显。

为此,计然不得不给出一些中肯的建议。这时,太子恒颇为疑惑的询问道“太宰,依我看御史大夫范蠡,也有治世之才。”

“他是你的弟子,精通道、兵、法、名各家之学,以他也才能,未尝不可接替你的太宰之位,为何太宰不举荐范蠡难道是避嫌吗”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这是吴国察举制的一大原则。计然是知道的。面对太子恒的这一疑惑,计然只是微微一笑道“太子,范少伯确有大才,是王左之才。”

“然,他跟老臣一样澹泊名利,不在乎太宰之位,若居此高位,反而会让范蠡不自在,限制了他的才干。此其一也。”

“其二,以范蠡为太宰,他会一味地奉行老臣确立的政策,不会有多少改革。”

“这并不利于我大吴尽快恢复国力,锐意进取。”计然为何要一再重申

“恢复国力”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吴国的国力已经发展到了极限,到了瓶颈期,已经很难再有突破。

中庸之道,无为而治,的确是一种不错的治国之法,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经过计然为相这二十余年的韬光养晦,励精图治,吴国的国力很是雄厚。

“无为而治”下去,吴国还是发展不起来。所以,计然这才打算辞官归隐,而且并不会推举自己的得意弟子范蠡上位。

庆忌要是想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成为名副其实的

“吴始皇”,就必须要考虑到治国方面的事情。在计然

“道家”治国的基础上,再糅合各家之学,找出一条新的路子,让吴国的国力再一次实现腾飞。

如若不然,吴国就只能故步自封下去。百家之学,要求

“稳”,用道家、儒家的学问治国,最为合适。要求

“速”,用法家、名家的学问治国,最为合适。

“计然,兹事体大。寡人需要一定的时间考虑,权力的过渡,也要一个时期,你再任半年或一年的太宰,寡人准你辞官归养。”

“多谢大王”计然这才松了口气,欣然领命。庆忌还是非常尊重计然的意见。

若不出意外的话,计然会跟已故的季札一般,退居二线,偶尔在稷下学宫讲学,开宗立派,然后大多数的时候都能自顾自的游山玩水,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等到计然告辞离开后,庆忌将目光放在了太子恒的身上,眯着眼睛问道“恒儿,你认为计然之后,何人可为太宰执政吴国”太子恒想了一下,便道“父王,儿臣举荐邓析。”

“邓析通晓法家之学,与我吴国的治国理念相合。太宰在任期间,也多次运用了法家之学,朝中、军中或坊间,法学大盛,是故吴人都能接受法治建设。”

“由邓析接任太宰之位,继往开来,最合适不过。”太子恒会举荐邓析,并没有出乎庆忌的意料。

毕竟,太子恒跟邓析走得近,情投意合,治国理念基本上差不多。而庆忌则是更中意道家的

“无为而治”。诚然,吴国一直以来都重视法治建设,以至于被列国视作

“虎狼之国”,有着严刑峻法。但,说到底以计然为首的道家治理吴国,能够张弛有度,合理的运用百家之学,融会贯通,这正是庆忌欣赏道家之学的地方。

“吴国,是吴国人的吴国,而非一家一氏之吴国。”庆忌语重心长的看着太子恒,道“太宰人选,至关重要,为人君者,最好不可在这种事情上擅专。”

“父王之意,是召开大朝会,讨论新任太宰人选”太子恒问道。

“不,只是大朝会,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恒儿,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