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君臣之对
夫子听了只是笑了笑。
这德高望重,也得看看可卖面子,否则的话,根本不算什么。
不过,夫子知道,潘易绝对会给自己面子的。
“老师,不知道您可答应?”
曹武迫不及待的询问道。这关系到自己的布局。有夫子在,潘易绝对会忌惮一二。
“陛下,老臣为陛下介绍一个人。”夫子并没有拒绝,而是指着一边的谢鞅,说道:“陛下,这是谢鞅,楚国人士。”
“谢鞅拜见陛下。”谢鞅再次行礼道。
“先生不必多礼。”
曹武认真的打量着谢鞅一眼,正容道。
他并不知道谢鞅的本事,但能被夫子重视,那肯定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不管对方是谁,自己都应该给夫子一个面子。
“先生,何以教我?”进入藏书阁之后,三人跪坐在软席之上,呈现三角形。
曹武开始询问道。
“敢问陛下之志?”
谢鞅并没有回答曹武的话,而是询问曹武道。
曹武想了想,才说道:“九州四百年来,战乱不断,各国之间相互厮杀,百姓死伤无数,朕虽不才,但想结束九州数百年的纷争,还天下一个太平。”
“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九州大地,已经分裂数百年,七国林立,各自为政,也该到了统一的时候了。”
夫子和谢鞅两人听了顿时点点头,志向远大不说,说出来的话,也很中听。
“先生认为我大秦能一统天下吗?”
这次轮到曹武询问了。
“难,但并非不可能。只要陛下,正伍卒、修甲兵、兴农桑、重商旅、废察举、平朝局、立法度、赏罚分明必定能够兴盛大秦。”
谢鞅也没有藏着掖着,将自己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曹武听了双眼一亮,没想到,眼前之人居然有这样的见识,顿时来了兴趣,再次朝对方行了一礼,说道:
“请先生细言之。”
他察觉到,眼前的谢鞅或许真的有几分能耐,因为对方的言论有些惊世骇俗,和自己的观点更是有些不谋而合。
“大秦位于九州西陲,山川环绕,地势险要,除掉匈奴之外,其他七国很难入侵,数百年来,承平已久,所以这次镇国公边军失陷之后,国中无兵无卒,才会轻易之间被匈奴人兵临城下;”
“而大秦的兵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朝廷的兵马,而另一种,却是世家大族,甚至乃是将门的私兵,朝廷兵马久不操练,但世家私兵和将门兵马却是训练有素,这如何能行?”
“大秦虽然拥有巴蜀粮仓,但粮草周转困难,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关中新建新的粮仓,可现在的问题就是,关中的良田都在世家大族手中,所以,在前期,只能开荒,向西北而行;”
“农桑进展缓慢,想要摆脱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重商旅,这个不受世家的约束,能用钱财,从其他国家购买粮食,补给大秦所需,手中有粮,有钱,才能办事。”
谢鞅说到这里,就开始望着曹武,因为这个和传统的观点并不相符,士农工商,商业总是贱业,为世人所鄙薄。
“先生,请继续。”
不曾想到,曹武却端正了坐姿,面色冷峻。
“草民认为,天下之罪,莫过于世家,大秦是如此,其他六国也是如此。”
谢鞅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儒雅的面容上多了几分光彩。
“如今的孝廉不好是你推举我的族人,我推举你的族人,早就失去了初心,到现在为止,世家大族占据朝堂之上,互为朋党,掌控朝纲,天子不过是傀儡而已,权力尽数掌握在世家之手。”
“草民曾听说陛下为了遴选县令,让国子监和世家子弟进行考试,倒是给了草民一点灵感,既然县令是可以考试,为何不废除孝廉,采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
“这样一来,可以为朝廷选拔真正的人才,还能破世家之势,甚至还能给寒门一个机会。”
“草民曾行走七国,发现在寒门之中,也有杰出的人才,他们为了出人头地,钻研诗书,用功于学问,甚至其才能远超世家子弟。”
“若是能给这些人一个机会,相信这些人必定忠于陛下,而六国之才,将齐聚陛下身边。”
“大秦之权掌握在丞相手中,六部为其爪牙,当用手段削其权,分其权。陛下创建军机处,分丞相之权,可以说是神来之笔,草民十分佩服。”
“世家权力太大,朝廷法度,对这些人的制约太小,草民认为,大秦法度应该凌驾于皇权之上,天子犯错,与庶民同罪,唯有如此,才能赏罚分明。”
“安石,你过了。”谢鞅话音刚落,夫子就阻止道。
谢鞅却好像没有听到一样,目光落在曹武身上,等待着曹武的决定。
曹武好半响,才叹息道:“先生能活到现在,朕都感到惊讶。你可知道,真的要做到先生所说的一切,先生将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吗?”
谢鞅的话总结起来也没几个字,但每一条,都会触犯许多人的利益,不成功,谢鞅会死,成功了谢鞅还是会死。
这和历史上的商鞅一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