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心比天高之辈,大多命比纸薄!
徐海岩面无表情地说道:“一职的事情,闹得影响非常恶劣。”
“教育口的人,本来就很抱团!你这么一弄,现在他们对我们整个徐记都很抵触。”
“而我们徐记这些年,就是靠几所学校力捧,才能做到今天这个规模。”
“如今得罪了教育口,你知不知道要花多大的代价,才能修复双方的关系?”
或许有很多人认为,国内80年代第一批下海经商者,之所以会成功,只不过是好运跟上了改革的浪潮。
他们只需要稍微动点脑子,人足够勤快,又肯吃苦,就一定能挣到大钱。
但事实上是这样吗?
笔者认为并非如此!
首先,要让一个人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投身未知领域,这本身就需要不小的魄力。
其次,能够在大浪淘沙的大环境下,保持自身立于不败之地,这难道就不是一种本事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你见过哪一个成功者,是单纯靠着随大流一路顺风顺水,自身没有过硬的能力呢?
在缺乏经验和知识的前提下。
每一个创业者在起步阶段,都需要承担陷入困境,遇到风险的压力。
而那些能够逆流而上,并在某一领域取得一席之地的人,又怎么可能单单靠的只是运气呢?
徐海岩作为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家。
他见过了太多失败的例子,也比其他人更加明白关系的重要性。
可就在昨天,他的儿子徐天印,却将他用了半辈子编织而成的关系网,拽了个稀巴烂。
徐海岩此时的平静,就像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的宁静。
“爸,都是因为我太过意气用事,才给咱美食城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
徐天印犹豫许久后,低头咬牙说道:“您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保证不会……”
“唰!”
徐海岩猛然抬头,出声打断:“我给你的机会,难道还少吗?”
“一次机会,你抓不住,我可以理解为你缺少经验。”
“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你都抓不住,那还是经验的问题吗?那是能力的缺失!”
都说哀莫大于心死。
徐海岩曾经对名校毕业的儿子,寄予厚望。
希望对方能够从自己手中接过衣钵,将徐记美食城发扬光大。
但通过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情。
徐海岩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儿子,或许缺少的不仅仅是经验,而是磨炼。
“……”
徐天印闻言,立马闭上了嘴。
通过观察田宇和田建军之间的交谈,可以发现两人的关系就如同朋友一般,随意且平等。
而徐天印面对自己的父亲时,就更像是一名下级在向上级汇报工作。
由于徐天印从小缺失母爱,在严厉的父亲面对,他根本不存在任何的话语权可言。
徐天印似乎早已经习惯了父亲一个口令一个动作,让你往东,绝不能往西!
如今听到父亲的训斥,徐天印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了。
看着徐天印一脸沮丧的模样。
原本胸前剧烈起伏的徐海岩,心情忽然变得有些复杂。
“这样吧,我给你拿二十万,你自己在贤童街,找点买卖做吧!”
沉吟片刻后,徐海岩说道:“我给你一年的时间,如果你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那你再回来接手美食城。”
“但如果说你在拥有足够的资金,以及领先其他个体商户社会资源的情况下,还不能取得成功……”
“那我只能认定,你或许并不是做生意的料了!”
别看徐海岩说这一番话时,语气听上去是对儿子失望透顶,已经打算让其自生自灭了。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
要知道在05年,二十万的起步资金,绝不是一笔小数目。
更何况,徐海岩给儿子选择的创业地点,就在贤童街。
那么即便徐海岩表面上说,让徐天印自谋生路。
他这些年交下的各方关系,还能没点眼力见儿,尽力帮衬帮衬这位老朋友的孩子吗?
再加上“不错的成绩”,本就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徐天印一年后上交的试卷,最终能打几分。
说白了,不还得看徐海岩这个阅卷人的心情嘛!
所以,与其说徐海岩已经放弃了徐天印。
倒不如说,思索再三后,徐海岩最后放过了自己…
…
中午十二点半,贤童街湘大后巷的一家小饭馆。
正值饭点,小饭馆内也是人声鼎沸。
由于这家饭馆口味不错,分量也足,颇为实惠。
所以每当一到饭点,附近几所高校的同学,就会成群结队地进店用餐。
此时,田宇就坐在饭馆靠门边的那张长方形餐桌上。
他一边扒着让人食指大动的辣椒炒肉盖饭,一边思索着什么。
田宇很明白有时候做生意,选对位置比选对行业更重要。
例如大学附近开饭馆,医院对面卖水果,车站旁边钟点房,偏僻小巷开发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