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之共和国同龄人 > 第324章 动员(上)

第324章 动员(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歌声在安静的夜色中传得很远,去年这首歌被中央广播电台的那个编辑拿去,可直到今年五一才在电台播出,播出后迅速传唱,然后很快便有不和谐声音出来。

首先是燕京晚报登出读者来信,批评这首歌的思想颓废不健康,跟不上时代发展,脱离革命斗争,小布尔乔亚思想强烈。随后,权威音乐期刊《大众音乐》也刊登出音乐界权威的评论,认为这首歌脱离了这个火红的时代,主张逃避现实,对广大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这些批评楚宽远全看过,现在他才知道为何当初楚明秋不肯给那广播电台的编辑,他甚至记不得那个超级敬业的编辑叫什么,看来是早就估计到有这种情况出现。

“难怪.。”石头叹息了声,楚宽远知道他在叹息什么,可他猜错了,石头感慨的是难怪以往楚宽远这样推崇他的小叔,金兰一有事情便找他帮忙,今天近距离接触才知道,所言不虚。

回到院子里时,金兰已经在收拾地上的碎片了,楚宽远忙去接过来,温言劝走金兰,俩人将院子收拾之后,也没心思打沙包了,就在院子里瞎聊。

“你怎么办?下乡还是先躲出去?”楚宽远问道。

“那都不去,先在家待着。”石头倒不担心,他是凶名在外,手下还有七八个佛爷,每周收入一百多,就算暂时没工作又什么,再说,吴拐子敢断了他的票证,他就敢在他肚子上插上一刀。

上山下乡从五十年代便开始了,也是中苏蜜月期间,从苏联学来的,苏联在五十年代初期开展大规模垦荒运动,动员城市青年到农村去,此举既增加了粮食产量,又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中国引进了这个经验,从五五年开始,团中央便在青年中号召下乡参加农业劳动。

五五年燕京的一批青年便远赴北大荒垦荒,建立起青年农场。申城青年也在这一年赴江西,在德安附近的山区建立起共青城,这大概是全国最早的两个上山下乡基地。

燕京和申城青年的壮举经过宣传后,在全国青年中引起巨大反响,随后各地青年志愿下乡,奔赴边缘艰苦的农村,在国家投资极少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克服重重困难,在北大荒的荒原上,在青海苦寒的高原上,在江西贫困的山区,在云南的热带雨林中,开垦出大片耕地,建起橡胶林。

六零年,人民日报发表了天津女青年邢燕子志愿回家乡参加农业建设的报道《邢燕子发愤图强建设农村》在全国引起轰动,随后更多的青年团员青年党员青年积极分子,参加到这个宏大的运动中,又涌向出几个返乡知青和上山下乡的典型。

但虽然官方媒体极力宣传,频频竖立典型,可上山下乡的政策依旧是志愿,主流还是考大学进工厂留在城市,下乡知识青年连1%都没到,更多的是回乡知青。

上山下乡是城市青年到农村去,这回乡青年就不一样,这是原本就出生生长在农村,这个时代知识分子太少,高中毕业已经算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了,学校一般要分配工作,可由于这几年严重经济困难,城市已经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于是,凡是没有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一律不分配工作,全部回乡参加农业建设,这部分青年便叫回乡知青。

为了促进上山下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最高领袖发出号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同时由于经济上的极度困难,城市已经无法提供更多就业,从去年开始,上山下乡工作力度加强了。

石头建议楚宽远先躲出去,就算不走远,躲到楚府去也好,只要让吴拐子找不到便行,楚宽远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他心里还存了丝侥幸。

可这丝侥幸很快便被击碎了,两天后,他收到了信了,土黄色信封,里面装着张小纸条,上面只有几行字,最关键的是最后那几个字:“不予录取”

“这下算是好了,总算有个结果了。”楚宽远苦笑着告诉石头,俩人都蹲在地上,后者抽着烟看着不远处新拍到的婆子,漫不经心的告诉他:“我接到通知了让我在明天回校,操,老子又不是团员。”

“我也接到了,”楚宽远说:“毕业证拿到手了,回去干嘛,哼,过两天,我要回楚府住一段时间,你小心点,我听说大马猴放话了。”

“他算个屁!”石头毫不在意,这大马猴是城北区的名声挺响的一个顽主,手下的佛爷就有十多个,可石头瞧不上他,不过,这小子与城北区最大的顽主黄天霸关系密切,若黄天霸插手,就不好应付了。

新学期开学前两天,楚宽远回校参加学校召开的落榜生动员会,他注意了下,他们班上落榜的除了他以外还有三个同学,两男一女,大家碰面后都有些尴尬,在这所著名学校,落榜生是很没面子的。

没有人招呼,他们自觉的坐到一起,唯一的女同学黄诗诗打破了沉默:“真没想到,连楚宽远都落榜了。”

朱明淡淡的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你看看,今天到会的都是些什么人。”

楚宽远注意看了下,其他班的不知道,他们班上这四个全是出身差的,就说黄诗诗吧,出身是旧官僚,朱明家庭出身地主,没有说话的顾三阳的父亲是右倾分子,据说还关在监狱里。

“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