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要求
以沈鸣山的官职是没有资格参加小朝会的,是以翌日一直到听闻小朝会结束,他才前往御书房求见皇帝。
皇帝听闻是沈鸣山来了,眉梢微挑。
这位沈侍讲的才情和人品他是真的欣赏,但性子着实是固执了些。
昨日他磨了好半晌的嘴皮子,他却始终不愿将女儿嫁给晋王,态度十分坚决。
皇帝也知道此事其实怨不得他,沈家说起来还是被齐景轩牵累了,对方不愿就此搭上女儿的一生也能理解。
但他昨日方才拒绝,现在又找来是什么意思?总不至于拒绝完了还要再跑到他面前把他儿子骂一顿吧?
皇帝心中不解,对通禀的内侍道:“宣。”
不多时,沈鸣山便踏入殿内,行过礼后直言不讳地道明了来意。
皇帝听了险些一口茶喷出来,不可置信:“你是说……你愿意将令爱嫁给晋王为妻了?”
昨日才拒绝,今日便反悔,未免显得有些反复无常,但比起女儿的性命,沈鸣山并不在意自己的脸面。
他点头道:“是,臣回去后与内子和小女商议了一番,觉得眼下让小女与晋王成亲是最好的选择。”
他没有遮掩地直接将昨日外面的事都说了,好叫皇帝知道他为何会改口,并方便提出接下来的要求。
皇帝对这些倒是有所耳闻,本来还想着要不要以沈小姐为饵,钓出那幕后之人,但沈小姐是受害者,又是沈鸣山唯一的女儿,他这想法就在心里转了一圈,犹豫着到底是没有说出口。
所谓鱼饵,用好了自是能钓上鱼来。用不好,竹篮打水一场空也就罢了,可若还被人把鱼饵叼去,那就得不偿失了。
届时且不说沈鸣山该如何恼恨,就是对齐景轩而言,也不是件好事,极容易被对方反手利用,说是他们为了维护他故意谋害了沈嫣。
皇帝有把握能钓上鱼来,却没有把握钓上来的鱼真是最大的那条。若把鱼饵舍了却只掉了个小虾米,那也没什么用,所以思来想去还是把这个主意打消了。
眼下沈鸣山肯改口,他自然是再乐意不过,心中对沈鸣山的印象也更好了几分。
原以为是个过于看中名声的老顽固,即便明知女儿有危险也不肯和皇室结亲,但在女儿真正面临危机之时,明知对自己名声有损却还是毫不犹豫以保护女儿的性命为先,可见是个实实在在的好父亲。
朝中多少官员看上去夫妻情深家庭美满,实际真出了事,可能会累及自己的名声甚至仕途时,便会狠心舍弃了妻子儿女。
皇帝这些年见惯了这种人,一时看沈鸣山更顺眼了,觉得自己果然慧眼如炬,没有让这个人才被埋没。
他笑着便要应下这门亲事,并表示自己会给两个孩子赐婚,却不想还未开口,就听沈鸣山又道:“但臣有一个要求。”
皇帝此时心情甚好,什么都愿意答应,颔首道:“你说。”
沈鸣山道:“小女与晋王素无来往,两
人成亲实属无奈之举。臣请陛下答应,待将来事实得以澄清,准许小女与晋王和离归家。”
正笑得高兴的皇帝眼角一抽,心道还真被淑妃说中了,沈家答应齐景轩与沈嫣成亲的前提便是将来能够和离。
他面上笑容淡了几分,清咳一声道:“沈卿,朕知道令爱此次是遭受了无妄之灾,就这样将她嫁给晋王,你心中定然为她感到委屈。”
“但说起来两个孩子其实都是遭人陷害,真正有错的是那使出此等奸计的歹人。晋王从无针对令爱之意,出事后也一直在想办法弥补。”
“你看……两个孩子如今有共患难之情,晋王对令爱也确有情意,何不就此成全了他们?”
换做之前,皇帝是会一口答应下来的,因为他觉得齐景轩说自己对沈嫣有情纯粹是在扯淡,俩人之前都没有来往,又何来情意之说?
可他听闻了昨日之事,见齐景轩为维护沈嫣尽心尽力,满大街敲着锣自污名声为沈嫣澄清,对于沈鸣山的生平也信手拈来,这让他不由开始怀疑,齐景轩是不是真的早就看上了沈嫣?
不然以他那不爱读书也不在意朝政的性子,怎会知道沈鸣山过往的经历,甚至连他这些年编撰过什么书籍都一清二楚?
沈鸣山虽然的确因为这几本书而名声在外,但也只在读书人间传扬,便是官场上也只是去岁岳明府知府落马后,他被皇帝看中调来京城,才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这样一个人,若非刻意打听,齐景轩怎么会了解的这么清楚?
可沈鸣山不过一六品侍讲,又才来京城没多久,齐景轩没事打听他做什么?
除了对沈小姐有情,为此专程了解过她的家世,皇帝想不出别的可能了。
想到自家儿子提到求娶沈小姐时坚定的神情,以及后来发生的这些事,他便想着不如趁此机会促成这门亲事。
说起来齐景轩今年也十七了,皇帝先前就为他的婚事操过心,这两年也有意无意地给他相看过几个,都是高门大户的世家贵女。
有这样的岳家帮衬着,即便他将来无甚作为,只是个闲散王爷,也不至于举步维艰。
可惜齐景轩一个都没看上,还曾与其中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