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炸到人了
鞭炮一炸响,暖暖醒了,阳阳醒了,小尾巴醒了,嘴里一边嚷嚷着“我还没起来你们就开始放鞭炮了啊”,一边手忙脚乱地穿新衣服。
新衣服是昨晚贾二妹为他们准备在床头的,每人一套,向山也有一套。
八一年了,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第三年了,人们的穿着已经不再局限于七十年代的服装穿着了。这时候的服装样式已经开始丰富了,夹克衫、运动服已经开始成主流服装了,西装也开始在某些正式场合登场了。
当然,这时候的服装样式相比起后世的时装还是很朴实的。
贾二妹为五个孩子准备的全是夹克式样的运动服,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服装,大人娃娃都喜欢,衣服的袖背上竖贴着两条白杠。
几个娃娃一再强调要穿上这样的新衣服的。
四个男孩子的新衣服是天蓝色的,暖暖的是红色的,鞋子是统一的白网鞋。
八0年代的时髦标配就是这样的,贾二妹虽觉得不太好看,但也只能接受,毕竟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时髦,她不能去阻止孩子们追求他们这个年代时髦的脚步。
她也不能因为自己是二十一世纪过来的人就鄙视这个年代的时髦。
再说这样的服装向比于六七十年代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六七十年代时候人们的颜色是多么的单调啊,灰、黑、蓝、军绿,就像石墙、砖墙一样单调。一般都是国防服,好像是军装的变种吧,老人穿、孩子穿。帽子是军绿的,衣服是军绿色的裤子也是。衣服的款式变化挺多就是四个口袋与两个口袋的区别,生活条件好点的就四个口袋,差点的就两个口袋。
军装也是这样的,当官的四个口袋,当兵的两个口袋。
女人最时髦的衣服,只不过是多一个小开领,叫“列 宁装”,地方干部们一般穿“中山服”,四个口袋在外面。
而在农村和山村,有衣服穿就不错了,夏天没衣服穿,光着膀子的人多的是。而且孩子夏天主要是光脚、光屁股,女孩也是这样。
贾二妹还记得小时候她家的一个表亲,有一次被大队表彰为劳动积极标兵,他去公社开会竟然没有衣服穿,就光着膀子,从她家路过的时候,二妹妈看不过眼了找了一件破上衣出来给他穿上。
那时上小学的时候,班上还有人穿着舍不得丢的开裆裤,穿在身上就像短裤一样,不过总比没裤子穿好啊。
就算她和大姐大弟二第等也一样啊,一个冬天就穿一件棉袄棉裤,里面没有秋衣秋裤。棉袄袖子还兼带着用来擦鼻涕,时间长了袖子明晃晃的,硬得似铁。
自己家还算是好的了,因为二妹妈手巧,缝缝补补还能遮体,而好多人家棉袄里面的棉花经常露在外面,许多人没有棉鞋穿,常穿一双军用的黄胶鞋。
那时候过年就别奢望穿新衣服了,能有一件不打补丁的老大穿过的衣服继承在自己身上就很不错了。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后一下子都来了精神,哪怕昨晚睡的很晚呢,照样不妨碍他们的天性。
一吃了早饭孩子们就跑到各家院子门前去捡那些没有扎掉的哑炮,收集炮仗没燃烧完的火药和没捻儿的小鞭,然后剥开用火柴点燃看火花,也是一种乐趣。
阳阳最喜欢玩鞭炮,这整一天就是跟其他小伙伴们到每家每户门前去寻找哑炮,然后和小伙伴们炫耀比高下,看谁谁捡到的哑炮炸得最响。
他们将没炸掉的哑炮剥开一截,能露出里面一截引线的就是最佳,这样的哑炮一点着就能爆响的。
小尾巴胆子比较小,虽然也喜欢鞭炮,但都离得远远的。
小乔子就不行了,力气大胆儿更大,对鞭炮可好奇了,就一直跟在阳阳哥哥的屁股后面捡哑炮。
这个年代的孩子接触鞭炮的机会比较少,今年应该还是最接近吧,因为今年家家都放鞭炮啊。
正因为初次可以这么亲近地接触这些鞭炮,大人娃娃都掉以轻心了,并没有意识到鞭炮除了能为人们增加节日气氛外,还能给人带来危险,于是大年初三就出事了。
大年初三这一天,向国强吃过早饭后就往部队去了,今天该他值班。向山也回X安去了,回去陪他的石妈妈啊,不能说大过年的就把石小平孤伶伶地丢在城市里吧。
上午,贾二妹正在包饺子,就只听见外面一阵喧哗,又有孩子在惊慌地哭叫,说谁谁谁被炮崩到了,关键的人名没听清。
她心里猛地一跳,自家四个娃可都在外面玩呢,特别是阳阳和小乔子,这俩个娃就喜欢玩鞭炮,莫非……
所以她的第一个反应是自家的孩子被崩着了,顿时脸变的煞白,手中正在做饺子皮和馅儿也掉到了地上,她什么都顾不上了,一阵风般地跑了出去,直奔孩子们玩耍的院门外。
就在自家院门外右拐出去的一个坝子里就是出事点,地上的那摊血和空气中的火药味让贾二妹眼晕,但是没看到自家孩子。
“送卫生所去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句。
她又拔腿往卫生所跑,但因为恐慌,两条腿就像踩着棉花一样,根本就跑不动,身子还左晃右晃的。不会是小乔子吧?
不会是小乔子吧?
她心里就是这么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