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常春学府。
可见皇上对混合制学堂的期待。
其次更是轰动京城。
康熙令十四阿哥胤禵进入常春学府学习,更表示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等长成以后也会入常春学府就读。
若说原本还是不情不愿的报名,那现在已经报名的宗室朝臣那是乐得笑出声,至于没有报名的官员更是后悔得捶胸顿足,原本无人问津的睦郡王府险些被蜂拥而至的报名人员踏平。
当然还有些宗室八旗,他们依然没把三位阿哥放在眼里。
太子储位稳固,前面的皇子们又天资卓越,朝堂上的职务一共就那几个坑,后来的皇子又能如何?更何况十四、十五、十六和十七阿哥都是汉妃所生。
他们自信满满,对学府不屑一顾。
直到毓庆宫里也传出消息,弘煜阿哥和玩伴聊天时表示等自己长大也要去常春学府读书,是阿玛同意的。
这……是真是假?
消息在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却无人敢去太子跟前询问。若是问了,太子爷反问一句你是从何而知,只怕问的人就得下狱掉脑袋了。
应,应该只是传闻吧?
宗室八旗起初是这么想的,可是随着宫里对于流言蜚语的反应冷淡,他们心里也开始惴惴不安了。
也不知道是谁开始。
反正连最难弄的宗室八旗也挥舞着手上的资料,急急忙忙去报名。
一开始是学生不够,然后是学生数量有些超额?到现在学生数量实在多到无法承受的程度,当供需链发生对换以后,想要入学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
胤祐也没怎么样,只是增加了几场入学考试,同时表示排名前五十的学子都能免费就读不说,还包衣食住行外加赠送奖学金。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
普通学堂里,早已有了这些福利。只是对于很多百姓来说,最让人向往的是常春学府的师资力量,另外也有些人乐得进去提前打打交道,为自己日后的官场生涯铺平点道路。
总而言之,参加考试的足有千余人。
胤祐采取了不亚于科举考试的严格制度,就连十四阿哥胤禵也必须隐姓埋名,和其余竞争者一同参与考试。
胤祐看看胤禵:“十四弟,你有信心吗?”
胤禵自信满满的拍拍胸膛:“七哥,弟弟我定然会考第一名!”
胤祐满意颔首:“那七哥就期待着,今年能让胤禵你来当院首代表讲话。”
胤禵握紧拳头。
他要为自己,为额娘争口气,而如今就是他的第一步!
想象很简单,事实很骨感。
最后入学的足有三百余人,与胤禵的自信满满不同,他仅仅考了第十五名!
胤禵惊呆了。
更别说一帮来拿成绩单的宗室朝臣,排在胤禵之前的宗室子只有贝子福存之子德沛,以及其余竟全是汉人。
八旗的脸那是被打得啪啪作响。
录取名单之中,汉人足占两百一十二人,而满人则为一百零三人。一时间或是有宗室上奏打抱不平,或是在朝堂上弹劾睦郡王的,更有人表示既然是混合制学堂,理应满汉学子一半一半才对。
当然这些话都被康熙镇压。
回头胤祐还热情附送试卷、成绩单和考试排名:“哎其实本王也有一半一半的想法……可是……”
胤祐摇头晃脑,叹息连连。
满脸糊涂的宗室回头一看,登时气得脸色发青。吹嘘自己考试努力只是差了一点点,才没有考上的子侄,呵呵。
竟是在千余名考生中排名倒数。
愤怒的宗室回头就赏了几个混账几顿竹笋炒肉,想想自己在皇上面前各种称赞子侄的行为他们又羞又恼,纷纷喝令子侄好好学习,决定要在下半年的入学考试上雪耻。
自此一战,常春学府走入天下人的眼中。
此后的几十年间,这里走出数不清的精英人才,他们有些走上官场尝试改变这个国家,有些人则踏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更有人接过了睦亲王的愿望,踏遍大清各地,普及教育,确立新风,就满汉融合进行到底。
当新皇胤礽宣布废除八旗制度时,就连满族内部也几乎无人反对。见过外面的世界,除去一些扶不起的阿斗以外,还有谁会想一直躲在井底,一直躲在龟壳之中?
少数不甘心的人去求见退位的康熙。
康熙倚靠在摇椅里,眯着眼睛打着瞌睡。他没有召见这些八旗老人,反而喊来了胤祐,笑眯眯的询问:“小七,你说你二哥能成功吗?”
胤祐轻轻拥住已经白发苍苍的汗阿玛。
他轻轻的,欢快的回答:“当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