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第九十章
徐静书看着邸报面无表情,久久不出声。
虽如今她已被允许旁听光禄府官员每日议事,但她的“协理仲裁官”身份只是光禄府内部认定,事实上仍是身无朝职的候任试俸官,在议事堂内连个座位都没有的。
顾沛远余光瞥见她站在那里发愣,便扭头问道:“徐静书,你对邸报上的这篇文章有何异议?”
徐静书回过神来,抬头见大家都望向自己,不禁有些别扭地清了清嗓子:“并无异议。”
她只是在想,既邸报上没有提及,想来表哥是没有受伤的……吧?
*****
接下来的日子,好消息接连传回。
赵澈与苏放一个巴掌一颗甜枣地摁住了允州,又与姜家磋商数日后,最终得出了朝廷与地方都能接受的折中处置。
与此同时,因姜家与朝廷相互达成妥协的消息传开,庆州、淮南也如赵澈所料火速派人上京请罪,并主动与朝廷讲和。
朝廷对三家的要求、三家希望朝廷给的条件也都差不多:
由鹰扬将军府派人彻底清理、整顿三州军府,御史台左肃政台每年秋派廉查使前往巡查;同意支持工部建议,重新修缮官道,降低官学入学门槛并由州府拨款承担部分学资。
至于镐京朝廷想要的“重新划定各部职能、剔除冗余机构”,三家表示想再看其余各州的意向,需进一步再议。
而朝廷方面需对他们做出的让步是,既姜正道、姜万里已被诛杀,对姜氏其余人等便不该株连;而庆州、淮南造反之事未成既定事实,朝廷便睁一只闭一只眼将此事揭过,后续也不能翻旧账禁止三家子弟入朝为官。
同时,要求大理寺少卿秦惊蛰彻底公示武德元年甘陵郡王府药童案中所隐瞒的细节。
****
前朝亡国的直接缘故是外敌入侵,但真正的根源却是在外敌入侵之前各地就已事实上裂土为政几十年,地方豪强之间相互征伐倾轧,圣谕几乎出不了京畿道。
长期而频繁的内斗使国力大损,最终给了外敌可趁之机。
异族入侵占领镐京后,哀帝殁于出逃途中,半壁江山沦丧,百姓成了待宰羔羊。各地豪强这才有了唇亡齿寒之感,暂时停止内斗接受当时还是朔南王的武德帝整合,一致对外谋求驱敌复国。
但天下大事定律从来不变。当外敌被驱逐,曾经在各自地盘上呼风唤雨的土霸王们便又渐渐回味起从前只手遮天的风光。
大周立朝建制这五年来的平和安宁,不过是因朝廷与地方势力都需要休养生息而已,双方在台面下的无声角力其实从没停止过。只是这类争斗不动刀兵、不见烽烟,表面看来与平常人无关,普通百姓甚至中低阶官员都懒去深究这背后的利害。
而赵澈与储君麾下谋臣们在做的事,便是设法寻求一种温和到不会对民生造成太大冲击的解决之道。可要让这些曾经土皇帝放弃自家宗族既得数百年的利益是极难的事,绝无一步登天的捷径。
此次只杀姜正道与姜万里,就能暂缓刀兵之祸,从国之长远计,赵澈与苏放实在居功至伟。
九月初四,赵澈与苏放回京复命。
储君赵絮陪同武德帝在承露殿与二人密谈。
赵絮道:“这三州肯接受鹰扬大将军府清理、整顿军府,那往后他们手中明面上就只剩不到十万的府兵,便是再起冲突,朝廷也不会像此次这样缩手缩脚。”
“由工部主持重修官道后,朝廷就能顺理成章接手所有管道,镐京政令即可及时畅达至各州府,各地豪强世家不能再彻底把持商路通途,寻常商旅出入各州、汇通天下不必再看他们脸色,对他们的拥护与敬畏也会逐渐淡化,长远来看对朝廷整合各地是极大利好。”苏放补充道。
武德帝没说话,抬眸看向赵澈。
他重伤未愈,又与苏放一道同姜家谈判多日,脸色看起来有些苍白。
“最重要的是,他们同意降低各州官学入学门槛,并由州府为寒门学子承担部分学资。”
这才是革新派一直以来隐藏最深、却也最迫切的诉求。
豪强们对地方的控制力之所以成形,除了武力优势外,另一个根源就是对“读书受教”这件事的垄断。
降低“读书受教的门槛”,更多寒门子弟有机会读书受教,便就有了跻身仕途的机会,朝廷能有充足的人才传续,世家豪强在朝堂大政上的影响力就会锐减。
说到底,地方势力与朝廷角力五年,还不就仗着他们比朝廷更能裹挟民众。
五年来,革新派提出“重修官道”、“降低官学门槛”等一些列主张,件件都是逼地方势力让渡核心权益于民,如此才能使民众的利益与他们逐渐剥离,最终瓦解民众对地方势力的臣服。
“今次兵不血刃就让他们同意了其中最重要的两件,朝廷也得如约做出适当让步,”赵澈轻垂眼帘,不疾不徐道,“否则,若是一下子将他们逼到绝路,让他们真正抱团形成背水一战的紧密联盟,局面就要失控。”
武德帝点点头,疲惫地靠在椅背上,闭目缓声:“不株连姜家其余人等,对庆州、淮南两家的反意也既往不咎,不人为阻拦三家子弟今后入朝,这个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