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个十分之大的命题,姑且先放后说。 “那个小升初,初升高……”郁新, "和宋朝的三舍法相类吧。" "所以,兔朝的学生升级之路,应该是从小……小什么?小学吧。”朱棣随口说, "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后面似乎还有那研究生。" “都是以王安石的学校体系。”郁新点头。 "虽说是教育公平,”老朱此时疑惑道,"这兔朝,看上去也没有那么公平呐?那学区房,不是一看便明白,一个地方有个好学校,那个好学校附近区域,有房的人,便可以进去读书。" "如此说来,一个学校只要有个大儒坐镇,那附近的一圈房子的价格,价格岂不会比那没有好大儒的地方变高?"郁新敏感道。 朱元璋和朱棣陷入了沉思。 "这岂不就是用钱换入学名额……还有那择校费,想来也就是更贵一些的束修了。" “那最后的摇号是不是比较公平?”朱楠插嘴说。 "不!"当场跳起来的是谁,是朱棣这位非酋转世! 接着,他缓了缓。 "那摇号,定也是有规则和前提在的。只要有规则与前提,就会有人用钱用人脉,来降低它的门 "这样说来,"郁新, "岂不就没有所谓的公平了?""所以,只能做到最大可能的公平。"朱元璋道。【所以从教育资源的公平、到教育成本的公平、再到教育上升通道的公平全都要辩一辩。 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做不到从婴幼儿开始就双语、甚至三语教学,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私立学校意味着高昂的金钱。许多人抨击学校内减负=课外加负,素质教育=西方贵族精英式教育的源头就在此处。 我们对于罗马人而言,全都是牛马。 而总有 人比我们更罗马,所以我们不能从罗马人的角度去思考,我们要站在弱势者的立场,去争取最大范围、最大可能的公平。】 这一段的内容,大明的皇帝文武,也有很多听不懂的。但神奇的是,他们却完全明白了,后辈要说的是什么。 作为既得利益者,其实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共情那句“罗马牛马”。罗马当然不会共情牛马。 只有金幼孜,一时有点痴了,在那边小声说: "若是人人这样想,也就是大同之世了吧。" 【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为什么国家要为西部地区倾斜各式各样的政策支持。 我们经济上追求共同富裕,先富带动后富,放在教育上也是一样的。他们不该天生落后,他们得变强, 可如果国家不去支持他们,他们只能永远落后,没办法站到哪怕和我们这些普通牛马一样的起点上。】 郁新立刻:"?!" 他心中开始打鼓:这不会是……不会是要开始讲南北取士了吧?没有错,陛下正是因为进了这灵堂之后,便有了分南北取士的想法!他偷眼看向老朱。却见老朱在位置上,微微坐直身体,面露热切。 "共同富裕?先富带动后富?咱把那南方的富户迁走到贫瘠地去,算不算是那兔朝说的‘同共富裕’?" 大家觉得,这肯定不算。 【基于此前提,up想和大家讲一讲明朝大名鼎鼎的,南北榜案,及南北分开取士。分地取士这件事,大家最容易联想到高考分省考试,他们相似又不相同。 性质上,高考考完咱们是得继续读大学,科举考完是当官,更接近咱们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而国考的大部分岗位是没有省份户籍限制的。】 明朝众人听到此处,终于松了口气。 那每年的一千多万人,果然不是全部来当官的。 “他们这大学——”老朱, "听那什么‘专业’、 就业方向’,应该是同所大学里,学的内容不同吧?类似咱们五经里挑其一为本经,专治‘春秋’等等。" "所以数学、物理、化学,"郁新, "都是他们的不同专业。"“但是他们初中就在学物理化学了 。”朱棣指出。 这点上,郁新猜测到了。 "有可能是之前的比较浅,后面的比较深。咱们大儒在专注一经之前,也会涉略其他内容的。" 【但考公是有学历限制,即,你考公前已经接受了最普世公平的高考筛选了,国家已经借由高考保障了各省大学生比例。 然后这些大学生被放在各种“国子监”里共同学习,此时教育资源做了一个重新的分配,进入同一所大学的各省学子,走到了相对公平的同一起跑线上。 四年里,他们的籍贯被尽可能模糊了,进一步的考公、考研取决于该学校的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