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青云路(18) 求收藏~
“林家是一年不如一年, 你那几个表兄弟也没个成材的,不止帮不了你,可能还会拖累你, 不必理会他们。”
“要是爹娘怪我,那就等我以后到了地下, 亲自去给他们个交待。”
林氏的话让清音觉得心疼。
她边听边点头,“母亲别担心, 这几年对舅舅家,我也有关注……”
“如您所说,林家表兄弟都不太成器,但人并不算无可救药, 舅舅舅母且不提,对几个表兄弟,我会让人多看着点。”
“清儿,你很不必如此费心……”林氏很意外清音竟早就关注林家了。
其实清音也不是要拉拔林家, 林家子弟不算好,却也没那么差,她这般也是为安林氏的心。
再怎么样, 林家也是林氏的娘家,若真有事, 到头来她还能真袖手旁观不成?
她能, 恐怕林氏不能。
怎么都是她的事, 那还不如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减少点麻烦,林家只要安安稳稳的保持现状就行了。
再多的,她也不会给。
……
会试之后还有最后一大关,殿试。
殿试是在月中旬,离殿试没多长时间了, 得中贡士的喜悦渐渐散去,得全力备战殿试了。
殿试不会再淘汰人,但殿试成绩将决定以后几十年的为官之路是否顺畅,能否功成名就。
殿试是科举的最后一轮厮杀。
科举之途,成败在此一举。
至于官场,那就是另一条路了。
裴宅再次闭门谢客,重新安静下来。
殿试是在皇宫大殿内进行。
这不是清音第一次进“皇宫”这种地方,但每一个世界的皇宫都大有不同倒是真的。
大齐的皇宫占地面积极广极大,相较于从前所见皇宫的金碧辉煌,建造华丽,大齐皇宫更显巍峨雄奇,气势上更胜一重。
殿试这日是个好天气,因要面圣,贡士们都到的很早,五百余人看起来还是很多的。
好在殿试场地太和殿的宫殿足够大,不用担心会容纳不了这么多人。
本场殿试仍是由礼部主持,除了诸考官之外,期间皇帝也会亲至监考,时间不定。
若能在这一场考试中被皇帝注意到,且考卷成绩不拖后腿的话,肯定能在皇帝跟前挂上号。
但若没有十足把握,宁可还是不出这个风头。
到了殿试这一关,求的终归是一个稳字,这也是最稳妥的方式。
只是今年会试有些特殊,录取了五百多人,想要在这五百多人中出彩,确实不甚容易。
殿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殿试是不会落榜不错,但除了一甲、二甲外,还有甲。
甲就是同进士,落到同进士中去,一步不及,以后步步不及。
没有人走到这一步还想进到甲之中去,无论如何,都要最后一搏。
清音本以为之前几场考试弄出那么多例外,这次殿试会更甚,却没有想到,这次殿试的策问题竟算不得多出彩。
以她敏锐的听觉,在见到题目的那一刻,起码有一大半的考生呼吸都放缓了下来。
看来大家都在庆幸啊。
清音看着策问题目,边磨墨边揣度永靖帝的真正用意。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原句是“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这话主要是想强调百姓富足和国家富强之间的相互关联。
百姓富足程度,决定了国家富强程度。
这话十分中肯。若这道试题果然是永靖帝的意思,那她还是低估对方了。
她动作从容,提笔写道:“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
殿试就只考这一篇策问。
字数要求至少两千字,时间是个时辰。
对清音来说,时间有些过于充足了。
她先在草稿上写了一遍,略微修正了一些语句,这才往考卷上誊写。
写到半截时,就感觉身后站了个人,不用猜也知道是谁。
她手中的笔连停顿一下都不曾有过,只按照自己原先的节奏书写,很快身后站着的人就离开了。
清音倒是想提前交卷,但这种场合下,皇帝还在,明显不是交卷的好时机。
这般一等,直到考试时间过去两个多时辰,才瞥见坐回龙椅上的永靖帝起身离开,一刻钟后都没再回来,有人同她一样,提前交了卷,她这才跟着那人后面交卷离开宫殿。
出了太和殿,就见好几人匆匆找内侍带路,她就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回事了。
估计是憋|尿了。
清音笑笑,脚下不停,很快就被送出了宫。
她走得早,不知后面还有不少后续。考完试真的就像是完成了一项任务般,总算是不用叫家里人跟着提心了。
她也能轻松些。
清音还没歇两日,就收到赵王那边传来的消息,想约见一面。
清音摩挲着指尖。
赵王年前就从武阳关被传召回来了,与东夷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