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干啥
正房三间屋,东西两间是卧室,中间堂屋则是吃饭等日常活动区域。
此时海玉春夫妻两个已经将炒好的菜和碗筷摆好,这时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满头大汗的跑进来,推门就嚷道:“爸,今天做啥好吃的?”
刚喊完就看到一脸笑眯眯看他的海连敬,他一缩脖喊了句,“姥爷。”
“哎,阳阳放学啦。”海连敬笑眯眯看着这小孩,眼里满是慈爱,他不但有女儿,还有孙子。
通过原身记忆,他知道这是小女儿夫妻俩的小儿子,名叫林阳,小名阳阳,今年八岁,在本村上小学二年级,是个黑不溜秋,五官都看不清的小萝卜头。
阳阳还有个哥哥叫林辉,今年十六岁,上高一年级,目前正在住校,要两周回来一次。
阳阳看着笑眯眯的姥爷觉得有些奇怪,他跟姥爷相处不多,每次回去姥爷都是严肃着一张脸,今天却笑眯眯的。
他不知道的是,他原身姥爷是个被生活重担压弯了腰的小老头,而眼前这个是几百年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精儿,哪里一样呢。
一家子开始吃午饭,女婿林志刚搓着手说:“爸,没什么好菜,您凑合吃,我也不知您口味,您看看爱吃啥,我以后都给您做。”
海连敬看着桌上所谓“没什么好菜”,猪肉炖粉条、红烧鲫鱼、茄子炒肉片、豆角炒肉片、西红柿炒鸡蛋,还有一个肉丸白菜汤,主食是松软香口的大白米饭,有荤有素有稀有干,在农家已经算很不错的饭菜。
女婿是个实在人。
不过他发现女婿做的菜味道不但偏重,还都比较统一,荤菜油汪汪、颜色黑麻麻、炒菜有两宝、多放酱油和豆油,总之一个字,绝。
家常菜来说算是不错了,海公公知道不能挑太多。
第二天一早,林志刚夫妻两个上班的上班、干活的干活,阳阳则去上学。
他们所在的村子叫燕家村,虽然叫这个名,但村子早年经历,早已经是杂姓而居,没几个姓燕的。
燕家村与大河村只隔了一条公路,但拆迁就跟这边一点关系没有了,好在这边离县城更近一些,县城有工业园,不少家里地少的就会去工业园打工,虽然辛苦点,但旱涝保收。
海玉春就在工业园的一家电子厂上班,不过是做保洁,每天要做十个小时,早上披着星星出去,晚上戴着月亮回来,辛苦不说,每月也有只有六七百块。
不过现在一亩地收成也就几百块,这还得赶上年景不错。
林家人口少,地也只有三亩多点。林志刚则一边在家种地,一边农闲时去县里打零工,去菜场搬搬抬抬或是去帮人通下水道,不管脏的还是累的,有活就干,夫妻两个赚的也还可以。
但他们要养两个孩子,尤其是大儿子林辉已经上了高中,学费一学期就要上千块,还不算各种杂费、生活费等等,负担着实不小。
一家几口出去,海连敬现在没事可做,就出来上街逛逛。
燕家村整体是个长条形状,人口不多,只有一条中心街,村里没有早市,街上除了形色匆匆赶着上班或是干活的人,也只有寥寥几家铺子开张,一家很小的理发店、一家包子铺子、一家卖豆浆油条的早点铺子,还有两个卖早点的小摊子,一个卖煎饼果子、一个卖烧饼夹肉。
因为有赶着上班的,几家卖早点的那个时间段生意都不错。
海连敬分别去几家铺子都试了试,不得不说味道都还可以,豆浆豆香浓郁、油条酥脆、煎饼咸鲜、烧饼夹肉也外酥里嫩,拿出来卖是合格的。
但海连敬觉得,他能做的更好。
他八岁入宫就被分到了御膳房,由一个小打杂的做到御膳房大总管的位置,其中自然艰辛不已,但手艺却是没话说的。
要不然也不会他快八十岁了,皇帝也不让他告老还乡,就是舍不得他做的饭。
他除了厨艺也没有别的本事,摆个小摊应该是没问题的。
现在家里情况艰难,他既然来到这里,占了这个身体,也是要尽一分力的,再说他也答应原身要照顾他的女儿。
而且他这身体还不到六十岁,还年轻的很,再做二十年不成问题。
他想着晚上跟林志刚夫妻两个说一声,看看在哪里摆摊合适,谁知快天黑夫妻两个也没回来,只有阳阳‘蹬蹬蹬’跑回来,把书包往屋里床上一甩,对他说:“姥爷,今天我妈加班,我爸干活也晚点,咱出去吃肉包子吧。”
说着他掏出口袋里十块钱,说是他妈早上临走前给的,说是要是他们回来晚了,就拿这钱买肉包子吃。
阳阳显然很想吃,边说边咽起口水来。
“你不会是要去咱家斜对面那家包子铺买吧?”海连敬上午逛的时候看到了。
阳阳点头,“是啊,咱村就一家包子铺,他家包子挺好吃的。”
他很少有机会买外面吃的,不自觉又咽了咽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