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大胆
雷远正待回答,隔着数十丈的水面以外,某处土岗后头忽然传来长短交错的尖锐声响。乍一听,像是某种野鸟在尖叫,其实是交州军斥候发出的唿哨声。 那是又有敌人接近的告警。 看来,曹军的领兵大将已经很不耐烦了,他们派出的部队愈来愈多,也愈来愈往淯水东岸密集的水泊间深入。 丁奉再怎么好斗,也没法再坚持下去。他捂着自家破损的兜鍪,带领部下们登上预先准备的木筏,开始往水道后方撤退。 与此同时,曹军的第三支部队则出现在了远处的河湾,但他们畏惧交州军的劲弩强弓,一时并不急于追击,只是虎视眈眈地慢慢行军。 因为水势持续下降,他们中的半数已经不用舟筏而步行。甚至有几名军校骑着战马,沿着地面较干燥的高处前进。 曹军行进的路线,距离雷远所部直线距离不远。隔着密集的蒹葭,可见曹军身披的甲胄、手持的武器反射出星星点点的寒光。 因为两处之间有沼泽和繁复水道阻隔,雷远并不担心这支曹军攻过来。但他并无意打一场预算以外的遭遇战,影响后继的一系列军事安排。于是他稍稍举手,示意扈从们安静,莫要露了形迹。 霎时间,他身后听不到一点说话的声音,连走动声、甲片碰撞声都没有了,全都隐藏在了风声当中。 叱李宁塔正往嘴里塞了整张烤饼,他不敢咀嚼,只能咧着嘴、瞪着眼,等待雷远的手放下。等着等着,一缕口水从他的嘴角垂下来,慢慢滴落到胸膛的甲胄上。 须臾之间,第三支曹军抵达了此前的战场。 战场上横七竖八地堆积着尸体,有些甲士们乱哄哄地分散开来,搜索着交州军将士的尸体,挥刀割下他们的头。有一名交州军的小校并没死,只是重伤晕厥,这时候猛然惊醒,竭力狂喊挣扎,好几名曹军甲士扑上来抢着砍他的首级,混乱间彼此喝骂着,过了好一会儿才达成一致意见,一起摁住那名小校,将他杀死了。 待到战场上的首级都被收拢,曹军继续启程,追着丁奉所部远去。 雷远冷冷地凝视着这场景,脸色有些发白。 但他始终举着手臂,勒令部属们不言不动。 从头到尾看下来,这一支兵为数不少,足有一千五百余人的样子,且甲士占了两三成,其中还有一些人戎服杂乱,头顶髡发,面容十分狰狞,像是被曹军征召的北方异族勇士。那领兵的将校身材高大,形貌极其威武,手中持着一杆粗大的马槊,显然是曹军中出众的猛将。 交州军分散到现在这地步,已经没法与之力敌。包括雷远的本部在内,各部都只能穿插避战,拖延时间。 雷远静待他们离开,才放下手臂。 身后最先响起的,却不是愤怒喝骂,而是许多将士同时间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好像一阵风刮过的声音。 叱李宁塔抬起头,诧异地看看四周,然后吭哧吭哧地嚼他的烤饼。 叱李宁塔一向都不用脑子想事,但他对身边环境判断,有着独特的本能。他感觉到了气氛有些古怪,却没有能力去辨析,这古怪究竟从何而来。 而马忠神情一凝。刚才这情形,显然是将士们因为避免一场遭遇战而庆幸,这种细微的动作瞒不了人。 从昨夜开始,雷远直属的两千余人部队在蔡阳、湖阳两城之间移动,先后牵制了曹军两支较大规模的部队,并进行了四次遭遇战。 很显然,将士们已经疲惫了,他们的斗志也在持续的削弱中。何况,箭矢和粮秣物资都如流水一般消耗,目前看来,再过三五日就没法维持。 马忠自建安十六年弃了汉昌县长的职位,转为雷远的幕僚,至今已八年了。这八年里,他看着雷远东征西讨,几乎战无不胜,而雷远部下的将士们通常都斗志高亢异常,恨不得见敌即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情形。 雷远本人,固然是心志坚毅绝不容动摇的名将,可他麾下的将士们终究是人。是人就会疲惫,会犹疑。 将士们从汉水暴涨的那天起,已经连续作战了多日。然而他们看到的,是己方的优势渐渐消失,敌人愈来愈多,以至于铺天盖地;是淮南旧人的首席贺松战死,所部几乎尽遭歼灭,以至于整支交州军伤筋动骨;是己方且战且退,队伍越来越分散,彼此的联络开始出现困难;是战斗造成的折损渐多,在水畔脏污的环境里,很多伤员因为得不到救治、得不到休息而死亡。 许多人心里在问:这样的厮杀,是为了什么?这一切,什么时候才到头? 雷远的选择,是为了避免不计代价的恶战,尽量减少将士们无意义的折损。但他不可能向每一名将士解释他的意图,于是将士们只能茫然地坚持着,在两天时间里无数次的缠斗。 这种纠缠乱斗,固然使得曹军头痛,却也是对交州军将士的严厉考验,比一次痛快淋漓的大战更消耗将士们的精力和意志。 将士们真的已经快力竭了! 马忠转向雷远,他竭力保持自己话音的平稳,可隐约的颤音终究暴露了几分真实情绪:“关君侯果然能到?将军,如果襄阳那边的战事不顺利,我们的付出,就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