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反攻倒算
温浪叼着人参,蹲坐在地上,整个人如同行尸走肉,灵魂已被撕裂。 温浪在宫中的日子比在温府长,同父母兄弟相处不多,被安阳长公主养得眼光很高,看不上阿谀奉承的墙头草温大爷。 结拜的长兄才是温浪心中大哥的样子。 宽厚,仁爱,处事果决,又对陛下对朝廷忠心耿耿——他身上有数不清的优点,温浪等其余兄弟,对大哥马首是瞻,对大哥很信服。 他为哥哥们战死痛苦十余年,痛恨自己无能,无法完成哥哥们遗愿。 今日,魏王告诉他真相,千里奔袭失败同兄弟们战死,以及长宁之战溃败的真相是因为大哥是叛徒。 温浪崩溃了。 隆承帝着急又担心,在朝臣面前又得维持稳重的帝王形象,只能不停抚摸温浪的脑袋,安抚温浪一二。 “你们都看看吧。” 隆承帝此时才将手中的宣纸交给武王,“都看看,魏王能动用的人有限,所查不过是冰山一角,即便如此,也足以让朕触目惊心,不寒而栗。 北蛮骑兵彪悍,如今又多了个智囊,朕担心开春,北蛮南下,若是叛徒亲自领兵,武王,朕问你,可守得住?” “臣弟同麾下定当尽力为之,镇守京畿重地,拼劲性命在所不惜。” 武王表态愿意一战,“不过,臣弟怕叛徒的眼线暗棋不除,朝廷的消息再被叛徒所知,臣弟愿意顺着魏王提供的线索追查下去,清洗隐藏在京城中叛徒留下的暗棋。” “清除叛徒的事,朕交给湛儿去做,没有湛儿,朕同你们还被蒙在鼓里。” “魏王精明干练,为皇兄分忧,臣弟恭贺皇兄有个可靠出色的儿子。” 武王开头,朝臣勋贵不分真心还是情势所迫,称赞起魏王。 德妃面上与有荣焉,手却是紧紧捏着帕子,查明真相的人不是李湛,而是李逊该多好啊。 李湛扬起眉稍,很得意,很满足听着朝臣的称赞,“怎么不继续说了?爷记得你,夏御史写了长达几千字的折子弹劾爷去红楼画舫。 还有你,你让你孙子写诗嘲讽爷是个荒唐王爷。 别躲了,李御史明明去教坊司寻欢,碰见爷后,你对外说,你去教坊司阻止爷残害犯官家眷。” 李湛记忆力相当好,用扇子挨个点着总是为难弹劾自己的朝廷重臣,一个都别想跑了。 此时不狠狠奚落他们一顿,李湛哪能快活儿。 “爷是爱玩,可玩着就把正事做了,而你们整日忙忙碌碌,看起来为辅佐父皇呕心沥血,不敢懈怠,但是北蛮的威胁,武王等武勋解决不了,江南的水患,你们也只有溃堤淹了百姓后才知道 筹措粮饷还需要父皇从内库掏银子——” “李湛,住嘴。”隆承帝佯装恼怒呵斥,“几句称赞你就不分天高地厚,没有朝臣辅佐,你让朕自己一人治理天下,他们纵然一时不如你机灵,对朕,对朝廷也是有用的。” “儿臣也没说他们全不中用,就是辛苦父皇了,用这些死脑筋,好歹春闱能选出几个新人。” 李湛扇子摇晃,“以后你们长点记性,爷再去画舫不是去寻欢作乐,爷是办正事去的,别有事没事就上折子弹劾爷,浪费纸张不说,父皇没精力看你们胡说八道。” “魏王殿下,御史的责任就是闻风奏事,监督百官勋贵。” “爷只让你们少弹劾爷,没阻止你们奏事。” 李湛嘲讽道:“你们不敢弹劾贪赃枉法的朝臣,不敢弹劾尚书府公子调戏民女,不敢弹劾英国公宠妾灭妻,不敢弹劾的人太多,可是一个弹劾折子不上,岂不是皇上白养了你们,你们成了你们最为鄙夷的国之蛀虫,光领俸禄,不做事。 于是,爷就成了你们攻讦目标,每月你们完不成弹劾次数,就拿爷顶上,爷去茶楼喝杯茶,听个小曲都是错,而爷一脚把调戏卖唱女的尚书公子踹下楼无人提起,不,还是有人提的,弹劾爷仗势欺人,没有王爷的宽容,有损皇室脸面。 甚至弹劾爷欺凌重臣子弟,狂妄嚣张,恳请父皇严加管教,否则朝臣会寒了朝臣的心。 也就是父皇宽容,换了爷,这点事就寒心的臣子,爷不敢用,父皇给你们俸禄,你们为父皇办事,等你不要俸禄,不求荣华富贵,把百姓捧高再说寒心,爷还能听一听。 爷没见你们打了管事的儿女,管事因此怀恨在心,吵吵嚷嚷说寒心了。” 御史们集体失声,整个督察院御史台的脸面今日被魏王一人狠狠撕下,把他们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其余朝臣没好到哪去。 朝臣们后悔不该来牡丹会。 在朝堂上,他们还可以压下魏王,可在武王府的牡丹会上,又正是魏王立下大功之时,他们不好针对魏王。 就算有人不怕魏王,未必说得过气运正盛的魏王。 忍一时之气,魏王得意不了多久。 武王忍了,紫袍阁佬们也忍了。 他们断然不会支持他做太子。 李湛天资聪慧,办事利落,比皇长子等人更出色一些,可李湛并不是朝臣所期望的帝王。 只是个王爷就对朝臣们刻薄,一旦做了太子,做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