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第二天苏雯慧特意早起做饭, 去外面的大街上买了包子、油条,还打了豆浆回来,长辈爱喝粥, 另炖了一小锅米粥, 给孩子们准备的是煮的烂烂的面条,用鸡蛋吊汤,不加调味料, 孩子刚开始吃辅食以清淡为主,忌盐忌糖。
等忙好了这些,刚好孩子们都起了。
婆婆陈美凤说, “我听到你早上起来忙, 刚好佐佐喝了奶睡了, 我就没出来。”
“妈, 没事的, 你们有空啊就该多歇歇,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太操劳把身体操劳坏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唐彩芹也说, “是啊, 咱们有多大力气就干多大的事, 能不给孩子们增加负担就好。”
苏雯慧把早饭一样样摆上桌,要喂孩子们吃面条,这次老人家没让她喂,叫她先吃。
“妈, 我回来的时候看到院里就有个超市,卖的东西挺齐全的, 吃的用的都有, 还卖蔬菜肉食, 咱们吃过了饭推着孩子一块去看看吧。”
当然,离大院不远的街口就有个农贸市场,但一圈转下来走路得花二三十分钟,如果大院里的超市食材齐全,自然是在大院里买方便,家里缺个什么脚一跨就到了。
“行,咱们吃过了早饭都去逛逛,这周围有什么商店有什么玩的吃的,咱们都得弄明白,往后住的时间长着呢。”
吃了饭,苏雯慧洗锅碗,两位老人准备孩子们出门要用的东西,手推车、遮阳帽、水壶,怕出去时间长孩子们饿,还带了奶香味十足的小饼干,既好吃又磨牙,最近佐佐和悠悠就爱吃这口。
等苏雯慧收拾好厨房,三个大人带着两个孩子,“浩浩荡荡”出发了,他们昨天下午刚来,除了几个邻居并不认识其他人,但大院里的人都很热情,路上看到他们,特别是推车里的佐佐和悠悠,都会好奇的看几眼,也有上来攀谈的,话茬自然就起开了,因此原本去超市的路只要几分钟,最后走了十来分钟才到。
大院里的超市并不大,但货物齐全,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用品都卖,应季的蔬菜、鸡鸭鱼肉、果汁牛奶、速冻食品不缺,只是种类单一,不如大型超市选择丰富。
老人们挺满意的,“可以,日常买买是够了,想吃新鲜的鱼啊虾啊再去市场买。”
孩子们现在还不认识商品,只好奇着四处看,等他们大点了或许会要吃的。
苏雯慧问,“妈,咱们今天中午吃什么?是在这买了回去做饭,还是去农贸市场买?”
李翰东中午不一定有时间回来,晚上也待定,但他说了,去过下午不开会能按时下班,就接他们出去吃。
陈美凤跟唐彩芹看货架上摆着的新鲜蔬菜,还有收拾干净的鸡、鸭、肉等,笑道,“就在这买吧,我看这些菜都挺新鲜的,今天给佐佐和悠悠做肉泥吃。”
买完菜后看时间还早,又推着孩子在大院里四处转了转,院里有个小公园,他们找了块阴凉的地方坐下,怕孩子们渴,从包里拿出水壶给他们喂水,还拿了小饼干给他们吃。
陈美凤拿蒲扇给孙子孙女扇着风说,“首都的天气跟武汉不一样,没那么蒸热,不过我还是喜欢咱们江城的气候。”
唐彩芹赞同道,“那当然,老话都说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不过能四处走走也挺好,如果不是跟着孩子,咱们肯定一辈子窝在江城不出来。”
苏雯慧听着老人们闲话家常,心里觉得有些对不住老人,让她们跟着自己东奔西走,决定等李翰东回来商量,看能不能找个保姆帮着看孩子,这样婆婆或者她妈如果想家了,也能回去看看。
中午的饭很简单,三菜一汤,吃了饭老人家带着孩子们午睡,苏雯慧回房继续写作,这一次的作品她不准备继续供给江城晚报,要在首都寻找一家出版社,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够融入到首都的圈子里来。
上辈子一起创业的朋友这辈子还是陌生人,不管进什么圈子,总要有一个契口才行,待在家里肯定是不行的,当然,这件事她会写信跟张书鑫解释,届时希望他能够理解。
傍晚李翰东打了电话回来,他手头的工作一时不能结束,不回来吃晚饭了。
陈美凤心疼儿子,叹气道,“哎,他现在可比以前忙多了。”
唐彩芹安慰道,“那也是没法子,年轻人肯定是要工作的,工作越忙就说明越受器重,这也是好事。”
纵然心疼儿子,也只能这么想了。
李翰东九点多钟到家,苏雯慧正在写东西,听到他进门的动静抬头问,“你吃饭了吗?没吃我去给你做。”
李翰东按住她的肩没让她动,“吃过了,你接着忙,我先去洗个澡。”
说完,他低头亲了下媳妇,拿着换洗的衣服就进了卫生间。
睡觉的时候,苏雯慧跟丈夫说了自己请保姆的想法,问丈夫怎么想。
李翰东将她搂在怀里,抚着她的肩说,“可以是可以,不过值得信赖的保姆并不好找,我明天先去打听一下。”
他们刚来,人生地不熟的找个合适的保姆确实难,不过这事他既然应了,肯定会解决好,苏雯慧也就放心了。
“那就交给你了,我等着你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