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第 234 章
不知是不是临行前的占卜真的有些东西,反正许盈离开建邺之后,直达京口,一路上天公作美,连日都是春光明媚的样子。至于旅途安全更是不用担心,京口至于建邺的水路本来就是供应京师的要道,也可以说是天子脚下,治安是重中之重,哪里出问题,这里都不会出问题。
许盈一行之所以没有从建邺出发,直接走水路一路南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京口一段的人工渠过关麻烦,且需要换船,索性从建邺到京口并不远,这一段干脆就乘车去了,到时候换船也方便。
“录清楚了吗?”在换船的时候,许盈一边安排手边事儿,另一边看到卫琥还在整理临行前亲故送他的礼,为此问了一声。
“录了八.九成了。”卫琥的字很好看,毕竟这是卫氏名声在外的才艺。他将许盈亲朋好友送的礼物录成册子,因为字太好看,这不像礼单入库册,倒像是法帖之类。这些亲故送的东西急着要收录起来,毕竟换船的时候很多东西打乱了,回头就该乱了!要是人家送的礼物有些不清不楚,关系近的还好些,关系不远不近的,或许就要因此生出什么失礼的事!
只不过一路上行车时不能动笔,能动笔的就是每次停车休息时,时间有限,礼品又多,以至于卫琥加班加点,此时也还差些才能完。
这个时候,要远行的人给朋友送些旧物做纪念品是习惯,朋友们给将行之人送些财货则是另一个习惯。这个习惯的由来可能和此时亲朋好友之间的‘通财之谊’有关,此时的士人重视‘情谊’,轻于财货,若是朋友有需要,财货上的支持是从来不吝惜的。
这就是所谓的‘通财之谊’。
再者,此时天下大乱,到处是兵荒马乱的!即使是贵族,过了今日,也不知明日会有什么变故!所以即使是普通人眼里天上云一样的士人老爷们,也有可能忽然一日陷入窘迫。这种时候,若家中再有什么动作,比如逃难远行什么的,就会非常需要钱。
朋友们这个时候都会来相助,而有些不属于亲朋故旧的,也有可能因为同为势族的关系拿出钱财来。其中心态也不难把握,想
的是自家有朝一日不好了,也能有十方援助——从这个角度想想,倒是有些像‘保险’了。
出远门所用资费的赞助有一个专有名称,所谓‘程仪’...古代出远门的开销从来都不轻松,所以这个出远门有助金的传统古代社会好像一直都存在。
许盈自己不缺钱,但亲朋好友们还是送了‘程仪’。这就像是宋明时期进士们在进士宴后都要各自赴任去了,同年互相送别时大都会送些供上任路上开销的‘程仪’。有的人经济条件并不差,也依旧有人送!
不过此时的‘程仪’一般是真的难才会送的,之所以许盈能得这一笔浮财,那就是他人缘好,人家愿意了。这也不好拒绝,只能心里记住这份人情。
随行人员忙着换船,许盈看了看天色,对卫琥道:“不用着急,别误了用饭...晚间在这客舍歇息一晚,明日再走。”
见卫琥听进去了,许盈又再找了乐叔乔商议事情——其实每个人都很忙,都有分工,不然也不能让卫琥一个人录礼单。
换船处并不缺客舍,应该说,这里本来就是水路繁华处的一个码头,车船店脚牙这样的行当必然是不会缺的。这个时候商业不发达归不发达,却还要看具体在哪儿,像是东南三吴-建邺这一线,却是一直繁华,不让现代的。
当晚寻了一个还算干净的歇息了一晚,等到第二日,一行人再出发。
不过这时出发却分了两路,一路先走,是大部队,押运这行李箱笼,大部分部曲奴婢也跟着一起。后面留下的是小部队,许盈和卫琥、乐叔乔两个学生,还有罗真都在这个小部队——罗真不想呆在建邺了,便寻了一个散心的理由,跟着许盈去长城县,此行大约是游玩。
不过说是这样说,许盈心里却知道,这是打算他需要帮手的时候他自己上的!
上任地方官,但凡是有办法的,都会带几个心腹!任职地方是穷乡僻壤的,带人是为了防身,别夜里被人宰了也无人知道。而任职好地方的,往往是出身不错的子弟,他们倒不用担心半夜被人抹脖子,但这些人往往希望能做出些成绩来...而想真正做出成绩来,就得把持住衙门上下。
把持衙门上下可不能靠原有的胥
吏辅官,那些人往往是坐地户,在地方上的势力盘根错节,能用的少!这种时候要是地方官一个人,双拳难敌四手,那是很难做事的!
当然,也有些利害的猛人,自己能搞定...但许盈自己是初出茅庐的小菜鸟一个,而官场这种地方,又不是他有些后世的见识就能轻易驾驭的。所以做周全打算,他是要带人的——和他一起的有叔父的一个幕僚,其角色相当于明清时的绍兴师爷。许盈不见得要按照此时那一套来,但有这样一个人,遇到此时的一些难事儿,却是会非常好使。
另外,卫琥和乐叔乔虽然年少,却因为天资聪颖、见识多,也能得用了,算是他的帮手吧!
“你觉得你那两个弟子真能有用?”罗真觉得许盈自己就够初出茅庐的了,并不认为找的帮手比他还要生瓜蛋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