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远方来信
革命化的春节,城里的工人是不放假,邮递员也坚守在岗位上,徐家在初五的时候,收了十几个包裹和厚厚一沓信件。
尽欢先拆开了一个包裹,是慧珍从青省给她寄来的,尽欢先翻到了里面的信件。
慧珍说她在西平过得很好,虽然气候跟锦城没法比,但是跟队友们相处的愉快。
冬天上不了工的时候,她们会到到藏族的毡房里面做客,当地人对他们这些三线建设的工人也很友善。
慧珍的信絮絮叨叨的,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没什么重点,但读起来画面感很强。
她甚至在信里写到了,藏族的烤羊肉和牦牛肉的美味,和当地的堆绣和唐卡。
尽欢知道,慧珍的日子肯定没有她写得那样美好。
一个十几岁的稚嫩女娃子,要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干繁重艰辛的基建工作,辛苦程度可以想见。
慧珍还是没等到锦城开始征女兵的时候,她悄悄报名参加了铁姑娘队,带着一身夏天的换洗衣服就跟着铁姑娘队走了。
铁姑娘,并不是指修铁路的姑娘,而是用“铁的意志”武装的姑娘,是“不爱武装爱红装”“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些宣传精神下的产物。
追求就是男女地位绝对的平等,劳动分配上也是绝对的平均。
铁姑娘不仅干的是跟男人一样的活儿,还想着要比男人干的还要好。
但女性身体构造和体力,毕竟先天处于弱势,不分性别的高强度劳动中,让很多铁姑娘过度劳损了身体,后来留下有了一身的病痛。
某种意义上讲,“铁姑娘”也是一种“左倾”的表现。
尽欢看完了慧珍的信,又拆开了慧珍寄来的包裹。
里面除了有枸杞、牛肉干等特产,还有几块米黄、橙红、半透明的石头,这应该就是慧珍说的昆仑冻石了。
昆仑冻石,石质温润,颜色也很丰富,几十年后十分流行,是刻章的好材料。
看着这些昆仑冻石,尽欢就觉得十分心酸。
在那么繁重的体力活下,慧珍的工资也不见得多,还惦记着当初尽欢给“跑路费”的恩情,也真是为难她了。
尽欢把这些特产收起来,打算改天炒点滋补的药材和粮食磨成粉,给慧珍寄过去,好歹能补充下营养。
接着尽欢拆开了来自安西的信件,是张半夏老爷子给她寄来的信,说老两口在安西都很平安康健。
老爷子在他二儿子单位的卫生所,还当起了兼职的医生,又收了一个当地人做徒弟,生活过得可以说是非常充实了。
张老爷子在信里还督促了尽欢,要好好学习医药知识,说国家在发展,学医以后肯定会有用武之地的。
张老太太更绝,眼神不好的她,居然跟当地人学会了土法纺羊毛线,还给尽欢寄了她的劳动成果。
尽欢摸了摸有些扎人的毛线,心里面也为老两口感到高兴。
虽然安西的生活条件艰苦,气候也不如锦城宜人,但老两口过得平安幸福,她也不用担心了。
徐祖爷这时候读完了老战友的来信,脸色愤怒又哀戚,罗老和几位老战友,都在信里面提到了贺太爷去世的消息。
尽欢也看了贺重九的消息,知道了贺家的情况,她除了唏嘘世事无常,什么也做不了。
若不是贺太爷受了刺激病倒,按他老人家的身体,再活个十来年,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祖祖!贺伯伯下放到了川省,等知道了确切的地址,咱们去看看贺伯伯吧!”尽欢跟徐祖爷建议。
徐祖爷点头说道:“好!老贺虽然走了,但是徐贺两家的交情还在,去探望一下也是应该的!”
尽欢给徐祖爷添了一杯茶,她就去收拾东西了,也是为了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徐祖爷,让徐祖爷独自缓和一下心情。
贺太爷和他是多年的朋友,徐、贺两家又是多年的世交,徐祖爷悲伤也在情理之中。
过了两天徐祖爷带着尽欢去了九峰山,去拜访曾经龙兴寺素通禅师。
龙兴寺经过几次破四旧,早就面目全非了,现在改成了彭县的一中。
寺庙里面的僧侣还俗的还俗,投亲的投亲,走的走散的散。
不过他们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大风暴的波及,说来也是一件好事。
素通禅师本就是被仍在龙兴寺门外的弃婴,在寺庙里长大,自然而然出了家。
现在他年纪大了也没有可以投靠的亲友,就辗转上了九峰山。
九峰山地势险峻,甚少有人上山,也方便了素通禅师清修。
尽欢和徐祖爷两人,整整爬了三个小时,才看见了素通禅师暂居的小木屋。
徐祖爷让尽欢拿出了早上在家里准备好的两袋米面,这是带来给素通禅师的。
也幸亏徐祖爷老当益壮,要不这两袋粮食扛上几百阶台阶,估计都会累瘫。
尽欢手上也挽了两个包袱,里面是各种红黄黑豆和干菜。
祖孙两到达了小木屋,素通禅师正在廊下煮水烹茶,见了祖孙两上来,便念着阿弥陀佛双手合十见礼。
徐祖爷和尽欢也赶紧双手合十回礼,徐祖爷问候道:“素通师兄好!”
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