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九十二章
那柳家的弟子口中说着话, 又借火光,看了眼箱子上画有寒山令的纸, 叹了一声:“寒山令,寒山令……这小小一副图纸,笔画纵横间,几有剑意破纸而出,说是花纹,倒有些像是剑路。也不知掖州王本人,又是何等风采。”
有人询问:“柳兄弟,你消息灵通, 可晓得上头画的是什么?”
柳家弟子沉吟道:“身上遍布花纹, 头生双角, 外形在方圆之间,嗯……”
杜栖昀转过头, 向姓孟的年轻人道:“孟大哥, 你是读书人,可看出上头的图案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
年轻人眨了眨眼:“我觉得是兔子。”
杜栖昀:“那上头的犄角……”
年轻人:“那自然是兔耳朵。”
杜栖昀不解:“可兔子身上哪来那么些古怪花纹?”
年轻人正色道:“也许不是兔子的花纹,只是某种代表出身门派的文字。”
——比如寒山的首字母缩写“HS”。
杜栖昀安静了一会, 压低声音,不知是在询问别人, 还是在自言自语:“可我家的箱子, 又怎么会有掖州王的寒山令?”
年轻人笑道:“寒山派是江湖正道, 路见不平, 自然该出手相助。”
杜栖昀没将此话放在心上, 只注意到, 这位姓孟的年轻人说话时, 时不时就会咳嗽两声, 好奇询问:“孟大哥,你是不是受凉了?”
年轻人微笑,低声回答:“一路上消耗太大,老毛病有些发作,并不要紧。”
衬着忽明忽暗的火光,杜栖昀总觉得在这书生面上瞧见了一种异常鲜明的苍白之色。
屋外的雪越下越大。
邓乾一众人离开后,厅内的客人们多少松了口气,彼此看了看,都露出点笑容出来——虽是有惊无险,也算共同历过艰辛,周围纵然只是些萍水相逢的路人,心下也颇觉亲近,本来泾渭分明地各自窝在厅内一角,如今也主动凑在了一块,围在火塘周围,絮絮地闲话起来。
柳家弟子笑道:“众所周知,邪尊派了三位鬼道子,去丹州办事,但丹州乃是掖州之门户,旁人来门户前撒野,自然触怒了掖州王,是以这几个月来,掖州王常常派人外出办事,教训一下那些有所图谋之人。”
他说到这里,自行倒了碗热水仰脖喝了,水才烧开没多久,触之滚烫,但在这人手里,却似温水一般,显然是功力颇有火候。
众人低声交谈,慢慢长夜,闲坐无聊,加上被山匪们搅和了一次后,一时半会又不敢分头回屋睡下,便约定各自说些故事,打发时光。
在柳家那位弟子之后,第一个开口的人,居然是向来安静的张夫人。
张夫人沉吟道:“掖州王行事难以预测,诸位可知,江湖上本有一个山寨,名为鬼哭寨,据说是犯了她老人家的忌讳,所以派人去将这座贼寨剿灭。”
鬼哭寨算是老牌的邪道势力,外人要入伙,必得上交三颗人头当投名状才行,里面的人,连灶下的厨子、伙房的马夫,无不沾染了满手血腥,但他们平日借山势藏匿,又擅使毒/药,寨中贼人遍布数个山头,彼此遥相呼应,难以一口气尽数覆灭,若是正道人士上门来行侠仗义,只要没有将鬼哭寨之人通通杀死,剩下的人等大侠们走后,便会变本加厉地拿附近百姓出气。
没听过此事的其他人纷纷询问:“请教夫人,也不知究竟是怎么个忌讳法?”
张夫人面上露出一丝古怪,半晌后才道:“掖州王遣去的那位使者说,她老人家不喜鬼神之论,觉得鬼哭寨这名字不好,应该改成口哭寨。”
“……”
想到那位邵成德邵将军的前车之鉴,厅内的路人不敢私下讲掖州王的坏话,但还是腹诽了一下对方在取名方面的审美。
张夫人:“那位使者并非是个身具烈阳真气的高手,而是一位年轻女子。”
有人猜测:“年轻女子……莫非是掖州王本人!”
张夫人摇头:“决计不是,众所周知,掖州王只穿青色衣裳,那年轻女子却穿着一身红裙,所以不可能是她老人家亲自出手。”
那姓孟的年轻人忍不住笑:“好,好,原来如此,诸位推测得果然很是有理。”
张夫人:“那红衣姑娘修习的似是阴性内力,掌力如冰,她白日里去酒楼用饭——那间酒楼里菜色粗糙,那红衣姑娘吃饭时,就有些呛着了,边上一位卖唱的小姑娘将自己的帕子递给了她,擦擦衣衫。”
年轻人低声:“呛着了是真,但菜色粗糙云云,却都是旁人附会来的猜测罢了。”
张夫人:“那位红衣姑娘笑了笑,接过帕子,言明等她将手帕清洗之后,就会过来还给小姑娘,但第二日过去时,这个卖唱的小姑娘却已被路过的鬼哭寨寨众给掳上了山。”
杜栖昀惊叫了一声,双手紧握,面上满是担忧之色。
她也是年轻姑娘,自然忍不住为故事里的女孩子担心。
张夫人冷笑一声:“鬼哭寨里的人横行无忌已久,抓一个卖唱的小姑娘,便像抓一只蚂蚁那般稀松平常,谁知竟会有路过的高手替她出头?那红衣姑娘晓得后,当天就独自上了山,遇见拦路的山匪,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