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第 210 章 ˇ 呼和大急调 【2 合 1】
在这个时代 , 想要来一场远行原本是件多么困难的事 。 可第七生产队的年轻人们忽然就拥有了好多出去见世面的机会 , 远的有去首都的 , 近的则是奔走于多个生产队之间 , 帮忙给母牛做人工授精或带队出发进山趁冬天来临之前去采草药 …...
领袖号召知青下乡 , 真的为农村 、 边疆带来了活力 , 一切都不一样了 。
林雪君穿上自己最体面的行头坐上火车 , 这次远行不是为了回家 , 而是去呼和浩特出差 。 两世加起来 , 她也没有这样由单位报销往返车费地送出去出差过 , 这体验十
好像自己忽然就成了一名 office lady, 打扮精致 , 出门去其他城市见客户一一区别于在草原上为牲畜四处奔忙 , 截然不同的工作是如此的新鲜 。
谁能想到呢 , 做兽医还要去首府开大会 。
深秋时节 , 火车上不像年前那般载的都是归家的游子 。 这赵车上 , 去干嘛的人都有 : 带着任务去其他城市采购物资的采购员 、 工作调动要去其他厂里带队的技术工人 、 去探亲的牧民 …... 当下坐一赵车要花费掉的可不止是一笔小钱 , 能用火车做远途 :
徙的人都颇有家底 , 穿得也体面 。
回想起生产队里大家平日穿得破破烂烂 , 真像深海鱼类一样 , 只要不见人 , 就完全不顾形象 。
其实也是没有那么多可以换洗的衣服 。
箱子里装着的是那达慕大会或参加一些婚丧嫁婉等活动是穿的 , 是平时绝对不能穿的珍贵衣裳 。 往常一个季节的衣裳一般也就两身 , 整日做劳力的人的衣服不可能不磨坏洗旧 , 没条件买新的 , 自然只能破破烂烂地凑合了 。
就连林雪君这个生产队最有钱的人 , 也几乎每件衣服都有补丁 。 袖口磨出花边来 , 就连补丁都懒得打 , 反正没破洞也不影响穿 。 最喜欢的蓝色套头衫的袖口更是补丁叠补丁 , 这在后世的她来说根本就不敢想象 。
今年夏天 , 生产队里的秦考汉一家也从毡包搬进了土坯房 , 希望明年全生产队所有人都有土坯房住 , 还能穿上新衣裳 。
要是可以的话 , 就把第七生产队到场部之间的路铺了 。 最好把整个公社的人员都调动起来 , 水泥路要修起来几乎不可能 , 至少碎石路可以压一条吧 。
只要路通了 , 运输速度和安全性都能大大提高 , 到时候无论是从生产队往场部卖奶 , 还是场部的东西卖到各生产队 , 都更快捷了 。
卖得快就能赚更多钱 , 大家不用把喝不掉的奶做成大量奶豆腐吃 , 而是可以卖钱换成各种蔬菜等平时吃不到的东西 , 既能丰富饮食 , 也可以保证各种不同营养的摄
入 。
当然被改善的肯定不止有吃的 , 奶 、 野果子 、 各生产队种的水果 、 木材能更好地运输出去 , 大家赚到更多钺 , 每个驻地都能建设得更好 , 穿的 、 住的也会改善 。
要想富 , 先铺路 。
林雪君在本子上不断写写画画 , 想着提升生产队效率和收益的各种办法 。
记下今年冬天要继续办学习班 , 基层兽医人才培养出来了 , 像普及基础教育一样 , 在牧区普及应对牲畜日常病的基础治疗手段 , 绝对是提升生产效率的最有效办法
先让牲畜都能活 , 这是最核心的 。
然后就是要想办法给活下来的牲畜增膜 、 健体 。
托腮望着车窗外不停变换的风景 , 林雪君又陷入新一轮思考 。
大家虽然有饭吃 、 不受冻了 , 但距离富裕生活差得还是太远了 。 后世好多知青通过高考等方法离开边疆和农村 , 曾经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生产队同志们却可能留在原地 。
前世林雪君曾读到过一篇写知青岁月的文章 , 笔者非常感性地提及 , 他们正直不阿的老队长到了九十年代家里都还穷得只有一个枕头 , 全家人睡的大炕上连个棉花榜子都没有 。
开放的时代对于有条件读书的人来说 , 是改变命运 , 走向小康的大机遥 。 但对于另一些曾经响应号召辛劳在建设一线 , 后来年纪等各方面条件都变得不利的人李说 , 却像被遗弃一样 。
呼色赫公社算得上很富裕的地区了 , 草好 , 山林也富饶 , 到那时候这里的人即便面临政策大变的新时代 , 应该也不至于那么苦 。
但林雪君一愚到王小磊大队长 、 得胜叔他们年考后 , 追逐不上时代的变迁 , 孤零零地守在第七生产队可能已经荒凉的冬驻地者屋里 , 慢慢被遗忘 …... 她就心里发酸
山坡上的守林人王老汉除了打猎开枪等会被迅速淘汰的能力外什么都不会 , 字都不怎么认得 , 可他待自己很好 , 邋山的时候采到什么好吃的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