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蒙在鼓里
姜还是老的辣,儿子到底还是斗不过老子,司马师等于是被司马懿给耍了!他逃出并州,直接返回了邺城,却把司马师丢给了汉军!换言之,这场叛乱根本不用司马懿亲手平定,借助汉军之手,便能剿灭叛军! 司马师对此却毫不知情,还被蒙在鼓里,率领叛军杀到晋阳城下之时,立刻傻眼了,怎么晋阳城头,遍插汉军旗帜?难道说,梁习已经与汉王刘纬达成了一致,转投汉国了吗? 关于梁习邀请汉王前来并州一事,司马师是知情的,这也是他不顾一切,急于杀来晋阳的原因之一!司马师是想在逼死父亲的同时,看看有没有机会把汉王刘纬一并做掉,否则,自己就算造反成功,当了皇帝,早晚也得败于汉军之手! 眼下的景象,使司马师的这个愿望落空了!若梁习投靠了刘纬,他的五万并州军,很有可能也在此地,司马师才带了两万人,还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可能会不是人家的对手啊!司马师突然萌生了退却之意! 怎么办?要不然……撤?既然一箭双雕实现不了,就改为一箭一雕呗?梁习投靠了汉王刘纬,父皇也一定落入了他的手中,如此劲敌,不会放过,肯定必死无疑,我退兵回到邺城,直接继位登基,顺理成章,何须冒险? 不行!要是打都不打,直接就退,朝野上下,如何交代?会不会有人非议诟病,说我没有尽全力营救父皇?有故意致其死地的嫌疑?况且,目前父皇是生是死,尚不确定,要是就这么回去了,他却还活着,怎么办?还得硬着头皮上啊! 奇怪!既然司马师带来的军队是一支乌合之众,而且人数上并不占优,他怎么还有信心一战呢?这是因为,叛军部队的主力是晋军火枪军,打壶关,攻上党,司马师一路走来,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就是他们的功劳! 众所周知,司马师的火枪军,在黄土山之战中,差点就被姜维所部火器营全歼,七千余人打到最后,只剩下一千人,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怎么摇身一变,死而复生,又跟着司马师出征了? 火枪军是司马懿花费重金打造的精锐之师,虽然战败,却不能就此废了吧?因而,他虽然下令严惩了司马师和胡遵等将领,却把火枪军剩下的残兵败将送回了邺城军营,并责成五军都督府和曹镤的军火处,重新招募新兵,装备武器!???.biQuPai. 因此,在晋阳之变发生前,这支火枪军补充了许多新鲜血液,又达到了五千人的规模,还配发了新的步枪和火炮,算是初步恢复了元气,只是尚且缺乏训练,还没有形成战斗力! 司马师率军来攻并州,缺兵少将,临时拼凑部队时,当然忘不了自己的老部队火枪军,尽管他们还没做好再次上阵的准备,也被编入了西征大军中,还发挥了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就算火枪军大部分都是新兵,可他们手里的武器太先进了,与落后的并州军相比,简直天壤之别!因此,这一路走来,所有守军都是一触即溃,面对步枪和火炮的攻击,谁也抵挡不住,这支重组的火枪军也因为这一系列的胜利,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不仅形成了一定的战斗力,更是建立了必胜的信心! 所以,若面前的晋阳城内,驻扎的只是改旗易帜的并州军,那也没什么可怕的,枪炮一响,不信他们不拉稀!别看自己的部队人数较少,却拥有打赢他们的实力,完全可以一战! 司马师的想法倒是一点没错!并州军就是一支二流部队,别说遇上火枪军了,就是碰见禁军和近卫军那样的精锐部队也是一触即溃,人多并不管用! 然而,面前的晋阳城内,驻守的不是并州军,而是司马师的老对手——汉军火器营!正所谓冤家路窄,距离上次黄土山之战还没过去多久呢,居然又在晋阳城下碰了面! 司马师认定了城内守军就是并州军,当然信心十足,立即指挥军队,摆开了攻城的阵列,却不料,对面的晋阳南门,忽然开启,一人一马,举着一杆白旗而出! 我们说过,白旗不是代表投降,而是表示没有敌意!眼见白旗一出,司马师也是连忙叫停了准备攻城的将士,催马上前,准备会会来使,却惊讶发现,他居然身穿着汉军火器营的制服,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火器营之人,这么好认吗?当然了!刘纬打造的这支精锐部队,与近代军队无异,制服与众不同,更是人人头顶钢盔,身背武装带,一眼就能认得出来!司马师曾与之作战,当然不会看错! 火器营?他们怎么会在晋阳城?难道梁习投降刘纬以后,姜维率人抢先一步进入晋阳,接管了并州?司马师眼见于此,就好像看到了妖魔鬼怪,魑魅魍魉,股肱战栗,一身冷汗! 也难怪司马师会如此失态,汉军火器营实在太可怕了!黄土山之战中,他们仅伤亡几百人,就重创了司马师的火枪军,几乎全歼;在后来的河东战役中,姜维率领火器营不足万人,就击败了司马懿十万大军的神奇战绩,司马师也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