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刺刀之利
在战争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我军士兵拿起大刀与日军士兵肉搏拼杀的场面,可实际上呢,大刀和刺刀相比,还是刺刀更加厉害!曾有记者进入部队,找官兵们进行了一场实验,最后的结果,就是刺刀组将大刀组全部击溃! 诚然,如果格斗双方只是一对一,大刀与刺刀,尚且能够进行不分伯仲的缠斗,甚至可能略占优势!问题是,战场上基本不可能一对一,反而是攻击方式更为简单,更利于协同作战的刺刀,占尽优势! 大刀这种兵器长度较短,重量却不轻,对使用者的各方面要求非常高,必须拥有一定的武术功底,士兵们上战场时,除了步枪外,还得背着个多余的累赘,十分沉重; 刺刀呢,它本身很小,易于携带,装在步枪上便可以使用,类似于长矛,主要的攻击方式是刺击,使用简单,不必有多么深厚的武术功底,亦能掌握! 况且,一寸长一寸强,步枪装上刺刀,哪怕只比大刀长一寸,优势亦很明显了! 如此一来,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士兵们的素质参差不齐,你不可能把所有人都练成武术高手吧? 但是刺刀的训练,却有一套固定的动作要领,主要练习的是防守反击突刺,甭管士兵的体格是否健硕,功底是否深厚,只要能熟记要领,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便拥有了很强的杀伤力! 刺刀相比大刀,还有一点优势,便是步枪装上刺刀之后,也可以开火! 毕竟二战时期,刺刀已经变成了下挂式的两点连接模式,并不影响枪械的正常开火,只是为了防止误伤友军,大部分士兵在拼刺刀的时候,都是关闭了保险,需要时开保险就可以射击; 反观大刀,可就笨拙多了,如果想要进行射击,必须先把大刀扔掉,再从背后把枪转过来,然后瞄准射击,动作不知慢了多少,在电光火石的战场上,这样的慢动作,无疑增加了负伤或阵亡的风险! 除此之外,大刀被士兵们带上战场,除了杀敌之外,几乎没有别的用途;刺刀就不一样了,它还可以当成匕首或军刀使用,裁剪、割绳、切肉、劈柴、开罐头……形如一把多功能野外生存刀具! 总而言之,近代军队,之所以用刺刀取代了传统武器,就是因为它在许多方面的各种优势,十分明显,更适用于热兵器时代! 而当时我们的军队,之所以没能普及使用刺刀,反而还要祭出笨拙的大刀,主要是因为工业水平太过落后,没有可以批量生产合格刀具的流水线,也是无奈的选择! 后来,随着缴获和工业水平的进步,我军也逐渐实现了刺刀的普及应用,那种明晃晃的大刀,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一段英雄的回忆! 讲述了这些,您应该明白了吧!刘纬作为穿越者,一心想要打造的,就是一支与近代军队别无二致的精锐之师,岂能不给士兵们配发刺刀?凭他现在的工业基础,给万余火枪兵制造精钢刺刀,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汉军将士们冲到晋军阵地,一亮相便是闪烁着嚇人寒光的一排刺刀阵,晋军士兵猝不及防,赶忙扔下手里的步枪,拔刀迎战,本身就慢了半拍,许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汉军士兵用刺刀捅破了胸膛!BIqupai. 雪上加霜的是,许多晋军士兵,此刻仍然身在战壕之中,竟被杀将而至的汉军士兵突然占据了居高临下的优势,想要反击,却束手束脚,施展不开,被堵在狭窄的战壕内,只能疲于抵挡,更是凶多吉少了! 汉军士兵呢,也不跟他们磨叽,能用枪解决战斗,谁跟你玩刀?许多人冲到近前,便向战壕内的晋军士兵们来了一圈连射击杀,把枪膛内剩下的子弹全部打光!这些可怜的晋军将士,甚至还没等拔出腰间的佩刀,就已经倒在一片血泊之中,一命呜呼! 当然,晋军将士也不都是吃素的,有那么千八百人,在副将文钦的率领下,迅速反应过来,持刀杀出战壕,主动迎战汉军!他们的势头很猛,一时之间,竟把冲锋而至的汉军,又给顶了回去,而且造成他们不小的伤亡! 然而,文钦他们毕竟人少,同时,手里拿的战刀虽然锋利,却短于汉军装上刺刀的步枪,这股反弹的势头,竟很快萎靡,再想冲,也冲不动了! 到最后,文钦发现,周围的汉军竟在迂回运动,自己这几百人,很快陷入了一个小的包围圈!他赶紧下令反向突围,迅速带人朝晋军阵地方向靠拢,试图回到大部队中,却几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呢?是因为晋军作战没有汉军英勇?不是的!汉军上下,几乎没有几个有经验的老兵,大多数都是军校毕业生,上战场还是头一遭,与晋军相比,无异于一群学生娃,之所以能够在白刃战中占据上风,是因为充分贯彻执行了协同战术! 晋军手里的战刀,是经过卑弥呼指导,由精钢打造的,类似东洋战刀的锋利锐器,与鲜卑人作战时,劈坚斩锐,削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