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文人之心
其实,不论吴质如何狡辩,司马懿当皇帝,就是违背封建礼法和道德伦理,而不被接受的! 公天下的理论是不假,可谁行谁当,岂不意味着王朝频繁更迭,天下永无宁日?那不是乱套了么! 皇权世袭一旦被打破,改有德者为之,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行,国家必将陷入无休止的纷争和战乱当中,到头来遭罪的还是老百姓啊! 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的那段历史,就足以证明,曹丕篡汉,以及司马氏篡魏,所造成的恶果有多么严重!一旦皇位更迭,改朝换代成为一种常态,便一发不可收拾,彻底收不住了! 那么,为什么现场的大臣们不言语了?明知吴质强词夺理,纯属狡辩,也不再有人反驳?因为吴质抓到了要害,把矛盾的焦点,成功转移到了汉王刘纬的身上! 这些大臣们害怕国家动乱,更怕亡国,因为他们不愿做刘纬的臣子!所以,当下之急,确实需要一个能与刘纬抗衡的狠角色,统领整个国家,司马懿无疑是最佳,也是独一无二的人选! 奇怪了,这些大臣,为什么不认可刘纬,不愿意做他治下的臣民呢?刘纬的各种政策,触犯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他们反对刘纬,倒有情可原,为何连文人士子们,也不接受刘纬呢?这就与刘纬所创建的人才选拔机制有关了!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与其他小说当中的穿越者不同,刘纬至今,仍未创立科举制度,而是一手打造了大学教育制度!也就是说,人才选拔,不是通过一张试卷决定命运,而是需要经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培训以后,才能毕业! 毕业以后呢,出路也不都是当官,而是会分配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而且,必须经过实习期和试用期的历练,才能逐渐成长为行业内的骨干力量和中流砥柱,这个过程相当漫长,连学习带实践,没个十年八年下不来! 刘纬为什么要创建这样的教育和选拔制度呢?因为精于历史的他,对科举制度再了解不过,岂能走前人的老路,犯相同的错误呢! 不可否认,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他打破了门阀士族对官场的垄断,为寒门士子提供了跨越阶层的通道和机会,缓和了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为国家选拔了一些优秀人才,历史功绩不能抹杀! 然而,科举制度的弊端,也十分明显!仅靠一张试卷,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太过绝对,由此造成了许多乱象,最典型的两大问题,就是考试成绩好的却当不好官,还有屡禁不止的作弊问题! 有的人,就是书呆子,学习考试,样样一流,但给他个县令都当不好,既无法治民,也没能力理政,更是连一桩刑案都判不明白!像这种人,只适合做学问,不适合当官,但科举考试却把不合适的人,硬是放在了不合适的位置上,后果可想而知! 刘纬制定的教育选拔制度,能有效规避这种情况的发生,甭管你考试成绩怎么样,进入大学,还得继续学习深造,毕业以后先实习历练,合格了才能正式进入仕途,是个不断学习和锻炼的过程! 科场舞弊,是历代统治者最头痛的顽疾,虽然他们制定了最严格的律法,约束和杜绝科举考试中可能出现的作弊行为,却屡禁不止,由此,还衍生出了各种形形色色的作弊手段,就是到了今天仍毒流未清! 在古代科考中,夹带小抄或者替考,是最低等的作弊手段,也很容易露馅,更高级的,是直接买通考官!只要事后塞银子,并告诉考官自己文章的首尾几个字是什么,他们就能从考卷中找到你的文章,给你评一个不错的名次! 换言之,科场舞弊,往往还与贪污腐败的违法行为紧密关联,历朝历代,除了开国之初的几位皇帝时,还算公平公正外,到最后,科举考试,又成了少数权贵阶层和富人掌握的仕途通道,普通贫民百姓想中进士,太难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乱象呢?还是因为利益的诱惑太大,可谓一本万利!一张试卷,便能换来一生的荣华富贵,一定会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前仆后继,屡禁不绝! 而在刘纬设计的教育选拔机制下,一场考试,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学习和锻炼的过程,靠实际表现说话,有许多客观衡量的标准!一张试卷改变一生的局面不复存在,还有谁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去作弊?出路很多,何必自找不痛快! 刘纬的这套机制,既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也杜绝了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无疑是更先进,更有效的人才教育选拔制度,却还是不可避免地动了文人士子的蛋糕! 这些文人士子,尤其是青州文士集团成员,虽与大家世族也是格格不入,反对他们垄断仕途和上升空间,却对刘纬这套做法,也不能接受!为什么?因为他们就是一群书呆子,要是在刘纬治下,这帮人想当官,就更难了! 按照以前的察举制,这些文人,至少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