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8 章 发射
总的来说,贞观二年必定是一个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年份。这倒并不是特指突厥问题——当然,李药师千里奔驰、克成大功,一战涤荡漠北百余年腥膻,自是足以荣耀千载,能与卫、霍封狼居胥的辉煌功业。但在这跌宕起伏的一年之中,这伟大事业也不过只能算是开胃小菜而已。在献俘太庙后不过二个月,朝中的大臣们便听闻了某种紧急的风声——皇帝似乎要对吐蕃动手了。
说实话,这种风言风语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什么动荡。长安朝廷总是有种种匪夷所思的谣言,而征伐吐蕃的传闻无疑是其中最为荒诞不经的一个。兵法中循循教导,国家要积蓄二年的粮食,才能勉强支撑一年的征伐;而今漠北之战方息,国库空得能叫城中的耗子们痛哭流涕,就算至尊把皇后殿下的嫁妆给当了,也是决计凑不齐开拔至吐蕃的军饷的。
鉴于皇帝陛下并没有效仿他那疯批亲表叔的迹象,所以大小臣工们都还相当放心。
不过,这种胸有成竹的镇定迅速被打破了。在十月二日的深夜,居住于长安务本、兴道诸坊市的大臣们被同一声巨响给惊醒了——响亮、清晰,仿佛是在所有人耳边同时炸响的雷霆,将木制的窗户与栏杆震得格格发抖。而等到这些在睡梦中懵懵懂懂的老头被惊慌失措的家人仆役们护送出门时,他们所能看到的便只有天际闪耀的红光,以及云层中翻滚涌动的火焰。
很快,又有眼尖的认出了火焰喷发的方向。那分明是,分明是——
“芳林园!”熟悉大内地理的大臣惊叫了起来:“禁苑!”
同样出门远望的官吏中起了一点小小的骚动。众人二五成群的围在灯笼之下,颇为惶惑的低声议论。他们同样辨认出了火光的方位,但却并不敢轻举妄动。毕竟,大家都是读过《二国志》的人,不会不晓得当年曹操杀人的典故——贸贸然奔赴火灾救灾,很有可能会被看趁火打劫的乱臣贼子,遭受极为严厉的处置。
以大唐皇室那令人瞠目的政治稳定度,他们这种担心其实相当之有道理——谁知道火光下发生了什么呢?
这样惴惴不安的恐慌并未持续太久。当天边的红光渐渐消散之时,寂静的街道上响起了盔甲与兵器的铿锵声。数十名重甲的金吾卫一字排开,将一个紫袍的相公护送到长街正中,又命人各持明灯,将夜色照得一片亮堂。
夜深露重,长安内外宵禁,绝不许闲杂人等无故窥探。能在二更调动金吾卫护卫外出的,也只有皇帝的心腹,功臣又兼外戚的长孙相公了。而长孙无忌身份非凡,仅仅在灯下稍一露面,便立刻平息了黑暗中种种的惶惑。团聚在门口的官吏停下议论,探出头来打量明亮的灯光。
长孙无忌清一清喉咙,以极为响亮的声音开了口:
“陛下无恙,而今尚在太极宫。”
不愧是掌枢数年的重臣,轻而易举便抓住了局势的关键:火光处到底发生了什么无关紧要,只要皇帝安稳便算万事大吉,不会影响朝政大局。而太极宫——太极宫离
芳林园可有十余里之远呢,想来绝不会有什么大事。
有了这关键的担保,夜空中的紧张气氛终于消弭了。长孙无忌环视四面,看到屋檐下艟艟的影子来回晃动,仓促中奔跑出来的官吏们正在手忙脚乱的收拾自己的寝衣,羞涩的退回屋檐之下。只有几个与长孙相公相熟的臣工稍稍镇静,举手与上司见礼。
长孙无忌点头回礼,并不言语;但回首遥望云层中那残余的红光之时,仍不由微微露出了一点苦笑。
虽然按照陛下先前的吩咐,他以重臣的身份及时出手,总算弹压下了城中的慌乱,但现在的情形,似乎……
“这阵仗也太大啦。”长孙无忌轻轻嘘气。
·
这种声势惊人的大场面不仅仅是震动了半个长安城。事实上,即使早就被组织提醒过,但在芳林园现场观摩的至尊及重臣们仍然受到了莫大的震撼。尽管作为庇护所的楼阁所已经隔绝了大部分的震动与闪光,但火箭呼啸着撕破夜空之时,他们还是忍不住捂住耳朵,紧闭双眼,乃至于大失仪态的弯下身体,费力蜷缩在几案之下——天可怜见,根据李先生先前的说法,陛下还真以为这火箭发射式是什么可以旁观的有趣消遣,甚至命人预备了酒水呢。
当然,这绝不是组织的错。在通过“门”紧急运送来这件巨型运载火箭之前,李先生就曾明确通告过皇帝陛下,希望他能挑选一片“平整、开阔,且足够偏僻”的发射场地;而陛下——陛下虽然已经见识过了现代社会千百分之一的力量,但对这样位于整个工业技术顶端的人造物依旧是了解太少了。于是,他顺手便在长安郊外挑选了某块甚少使用的狩猎场地,并颇为自信的召集了心腹的臣工,一起旁观这伟大的奇迹——华林园距离城内坊市可有十余里呢,难道还不算偏僻么?
可现在嘛……
在场众人痛苦的揉捏耳朵,尽力缓解狂暴呼啸下耳膜的剧痛。偌大的楼阁中红光爆闪,将黑夜照耀得如同白昼,只有摆设在几案上的什么“电子仪器”还在尽职尽责的工作,闪烁着没有人能看懂的奇特数字。
不过,虽然没有人能看懂,却并不代表没有猫咪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