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中医八法(1/3)
修文和苏可楠两人的。
因此,当陆轩提到这些的时候,两人都是下意识的记录起来,来不及记录的地方,就用关键词代替,将不懂的地方标注好,想着有空再向陆轩请教。
而陆轩说到这里,则是笑看向两人:“中医八法你们应该都记得吧?”
两人几乎是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中医八法,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哪怕再怎么学渣,这些东西都是会记下的。
所谓的中医八法,便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法,首次记载于《伤寒》一书。
中医八法是前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通过八纲辨证,概括出的对多种病证的治疗,制订出来的基本法则。
一般说来,病邪在表用汗法;病邪在里,在上属实用吐法;在里、在中属实用下法;病邪半表半里,气机不调用和法;病的性质属寒用温法;病的性质属热用清法;积聚、积滞属实用消法;正气虚弱,机能不足的虚证用补法。
而这八法,早在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其实已介绍了八法的内容。
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中又有言及:“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清温补八法尽之。”
可以说,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对八法作了更系统的论述,并以此概括出治法的内容,实际已概括了中医治法的重点所在。
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现代中医学已经在八法的基础上发展为16种以上的治法。除八法外,其中还包括祛风法、祛湿法、理气法、理血法、祛痰法、开窍法、安神法、固涩法等治法。
此刻男子胃手术后胃痛,陆轩提到的便是八法之一的补法。
补法,又称补养、补益,是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
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补法也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区别,根据病情缓急和虚弱程度,又分为峻补与缓补。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提及:“虚者补之”、“损者益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人体的气血阴阳互相依存,各种补法也往往配合使用。
例如“血脱益气”,补血药中可加用补气药。又如益肾阳为主,辅以益肾阴,使阴阳协调。对于实邪未清的病症又不宜用补法,以免因用滋补而使病邪滞留不去。如果病邪未清,正气已虚,可在祛邪药中加入补益药,这便是所谓的“扶正祛邪”。
见两人都记得八法,陆轩也就没再多言,而是继续说道:“补其气血亏虚的话,当选黄连阿胶汤和养胃汤合方,黄连阿胶汤,治伤寒少阴病、心烦不得卧,以及温病真阴欲竭、壮火炽盛者。
以苦寒的芩、连清气血之热,以甘温的阿胶滋补血液,以甘寒的鸡子黄润泽胃液,以酸敛的白芍交通阴阳……”
“为什么需要这么用药?”季修文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他接触患者很少,再加上今天又刚来,经验不足,一时间多少有些不太明白陆轩为何要这么用药,如此用药的药理在哪?
陆轩看了季修文一眼,下一刻便有详细介绍起了药物之间的配合:“白芍配黄连,有酸苦涌泄之效;阿胶配黄连,可以滋补不腻;芩、连配阿胶鸡子黄,可以清热不燥。
而患者此时最需要清热滋液,此方清热滋液之法,最为完备。不过即便如此,还不能完全适应疾病的需要,所以我又选用了养胃汤配合用之,此方主治燥伤肺胃阴液最妙,沙参补阴泻火益气清肺,麦冬为清润之品。
东垣谓其“凉而能补,补而不腻,无过于麦冬者”,对阴不济阳烦热燥渴之证,用以生津濡枯大有奇功;
而玉竹不寒不燥,祛邪养阴,替代参芪,又可治一切虚损;桑叶入肺胃二经,有清燥疏风之功;扁豆和中下气,化清降浊,专治脾胃,为除湿消暑解毒之品;甘草调和诸药,解百毒。
总之,黄连阿胶汤重在清热养血滋阴,养胃汤重在生津液润枯燥,二方配合,相得益彰。”
季修文似懂非懂,苏可楠虽说有几天的积累,多少能理解一些,可也理解的有限。
陆轩也不着急,中医不是急就能学好的,不然也不会在短短的几十上百年时间,就被西医压的头都抬不起来了。
“苏可楠同学,你先将方子登记好,不懂的先记下来。”
陆轩说着,将手里写好了药方的病历本放在了苏可楠跟前。
可就在他刚说完这话,诊室外却是响起了一阵慌乱,同时还伴有哭喊声。
陆轩眉头微微一皱,下意识的朝着诊室外看去,听声音,似乎是从检验科那边传过来的。
“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陆轩一脸忧色,这声音,很明显不是卫生院内部的人发出来的,十有八九是患者,而患者如此哭喊,出事的概率极大。
想到这里,陆轩也有些坐不住了,起身问了一句:“出什么事了?”
过了没一会,诊室门口就伸出了一个脑袋:“陆医生,是检验科那边传来的,好像是有人摔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