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四品,超脱
人口,对于一个正在发展的势力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且魏青他们招募过来的,都是那些衣食无着以及壮丁建妇,还有这些人的家小。
加上那七百多名青州军的话,魏青他们总共带来了四千多人。
这些人,可不是魏青强行劫掠过来的,而是主动跟着的。
全是杨名贵做的好事。
为了修建天王殿,甚至是大冬天都还在赶工,四处抓捕壮丁,周边的百姓哀声哉道。
他们的日子本就过得艰难,又遭这一难,可谓是人人自危,现在出现一个可以庇护他们的地方,哪里还敢在原地再待下去了。
至于这四千多人,清亭县完全容纳得下。
清亭县外有许多闲置的田地,入冬前,耿松甫曾带人小规模的开渠一次,引入了大洞湖的湖水,可灌田数百顷。
等开春后,还可大规模开渠一次。
当然,这些田肯定不能分给这些对两县发展没有任何功劳的人。
目前想要获得田地,只有两种方法。
但对于衣食无着的百姓来说,显然行不通。
所以耿松甫斟酌了半晌后,提出了一个建议:“陈帅,可以让他们开荒,秋收的时候,老拙曾带着人重新丈量过平庭县的田地,发现有许多荒地,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荒地开垦出来,变为良田。
具体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去开垦荒地,开出来的地,就归他们,但得规定数量,每人最多开垦多少。”
“这法子是不错,但目前两县的工作和房屋都出现了饱和,就算我们救济他们过了这个冬天,他们又哪来的钱财去购买开荒的工具?之后还有秧苗等等需要钱的地方,总不能全让衙门救济。这么多人,衙门也吃不消的。”赵道先提出了难题。
耿松甫抚着白须,道:“各位可听说过青阳新法。”
陈墨作为读书人,自然知道,这就是异界的青苗法,从宋中帝的青阳年间施行的,在宋景帝时被废除。
此法就是将储粮折算成现钱的方式,以百分之二的利率贷给百姓,百姓贷请时,须五户或者十户结为一保,再由富户作保,每年正月三十日以前贷请夏料,五月三十日以前贷请秋料,夏料和秋料分别于五月和十月随二税偿还,各收息两分。
此法目的是好的,可以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可以救济百姓,若是成功,能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最终得到强兵、富民的效果。
但它坏就坏在了实施过程中,比如有的百姓就不需要借贷,可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
这样,青阳新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实施了上百年,加之作保方式的不方便,最终被宋景帝叫停。
“此法不是证明不可行的吗?县丞说这个干嘛?”赵道先道。
“青阳新法的失败,跟它本身的原因不大,而是实施的人和地方经济,老拙曾经在大理寺时,看过许多案卷,其中就有案卷表明江南多地对于青阳新法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若不然,也不会施行上百年。
而这些推行成功的地方,官吏都相对清明,只是为了自己的政绩,因此进行了抑配、催款。”耿松甫缓缓说道。
赵道先还没听明白耿松甫这话的意思。
陈墨有些听明白了,道:“全国的范围太大,官员参差不齐,各地经济发展上也存在着差异,对青阳新法的推行受到影响,摊子太大,也不利于监督。
而我们只要照顾两县,总共不超过十万人,能盯得死死的,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失败的教训,调整相关的管理制度,长远先不说,起码就目前而言,是有大用的。”
耿松甫眼前微亮,果然聪明人就是一点就通,道:“陈帅说的不错,青阳新法能解决目前的困境,至于后续要不要叫停,可以往后再说。”
此法就这么制定了下来。
且在陈墨的要求下,改名为青苗法。
……
一月十五日。
随着正月一日勤王大军的夜袭,芦盛战败而逃,于今日,勤王大军占领河东全境,再度威逼镇天门。
若是
如此一来,徐国忠一方的“伪朝廷”,顿时人人自危,原本站在徐国忠一方的势力,也开始偷偷联系起了勤王大军,想要“投诚”。
就在大家认为徐国忠会坐以待毙的时候,京师天川向天下发布了一张公告。
任天师军首领罗广,为平淮大将军,封安国亭侯,底下的心腹、渠帅,也依次任命为左右将军、中郎君等职。
这些职位,可全都加盖了天子玺印。
也就是说,原本臭名昭著的天师贼军,摇身一变,成了官军,转正了。
此公告一经发布,河东、河西等地一片哗然。
是个人都知道,这些诏令,不是出自天子之手,是徐国忠那老贼在背后做的好事。
淮王得知这个消息的
之后,崇王、明王、宁王等在外的皇室宗亲,王公大族,纷纷不认。
徐国忠也没想他们会认,起码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