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南唐危局
康可璟与严庄定下的三万奴标,倘若按照平价来计算,总收购款大约是五十七万贯。 而燕国一年下来的税贡收入,大概是三百二十万贯。 这么算下来,康可璟将总收购款的一半,作为定金,支付给燕国,论金额大概就是燕国一年税贡的十分之一。 这笔钱,看着或许并不多,但对于国库空虚却又急于南征的燕国来说,真的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燕国朝臣,通过这件事情,大多都知道了这位出手阔绰的粟特富商。 一时之间,康可璟成了洛阳的座上宾,出入各种宴席和社交,当真是风光无限。 说完了燕国,再来看看南唐。 自从谋臣李泌对李亨心灰意冷之后,南唐朝堂就失去了一位统筹大局、缓和矛盾的角色。 以张皇后为首的党羽、以李辅国为首的内侍、江南旧门阀士族以及北方迁来的新门阀士族,四股势力在南唐朝堂上每日里争权夺利、斗个不停,剧情曲折情节精彩,甚至要胜过不少话本。 而李亨作为一国之君,在信任方面,则更偏向于以李辅国、鱼朝恩之流的内侍。 毕竟在他看来,其它三派说话做事,都夹杂着私利,只有那些贴身的太监们,才是皇帝的『贴心人』。 也正是因为李亨的猜忌,以及太监揽权,江南接下来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差点颠覆了整个南唐的祸事。 宋州刺史(今河南商丘)兼淮西节度副使刘展,原来只是陈留(今开封)的一个小小参军,安史之乱时,因为治军严整,立有军功,被越级提拔。 他的好朋友李铣,因为战功,也被提拔为了淮西节度副使。 刘展和李铣同为淮西节度副使,私交甚好,但二人与淮西节度使王仲升关系很差。 王仲升就想把手下这两个刺儿头,一起给杀了。 由于李铣贪腐成性,王仲升抓到了他的把柄,便寻了个借口,当众处死了李铣;但是刘展清廉治军,素负盛名,而且爱护百姓,王仲升实在是找不到机会下手。 于是,王仲升想了一个阴招。 他买通监军太监邢延恩,让他带着重礼,去建康城活动关系,想办法定刘展一个死罪。 监军太监邢延恩带上重礼,去建康城找了李辅国等人。 一群太监拿了好处,就开始在李亨的耳边吹风,说刘展是李铣的同党,李铣被杀了,刘展心中不安,以后估计要造反。 听到谋反二字,李亨疑心病又升了起来。 在太监们的一阵怂恿之下,李亨最终决定,还是要以绝后患,更安全一些。 于是,李亨下了一道诏书,提拔刘展为凤阳都统,并下密令给原来的都统李峘与淮南节度使邓景山,让他们等刘展交出兵权,去凤阳赴任的途中,就找个机会,把刘展给杀了。 这道诏书,送到刘展手中的时候,他顿时就意识到事情不对。 好朋友李铣被杀,现在又要自己交出兵权,这不明摆着是设套吗? 刘展先是上奏疏,向皇帝李亨求情,一边大表忠心,一边希望能留任宋州。 没想到李亨在太监的劝说下,完全就是铁了心,要置刘展于死地。 刘展在彻底绝望的前提下,干脆将计就计,他先是向朝廷要到了都统的印玺与旌节,接着又把自己的亲信安排到睢阳、凤阳、寿春等地。 等一切准备就绪,刘展把自己麾下的七千大军全部带走,从宋州营地出发,沿着水路直奔凤阳。 由于有着南唐朝廷的印玺与旌节,刘展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凤阳。 接着,他又宣布李峘、邓景山、王仲升等人为叛党,直接拉起了除恶护国的大旗。 而此时,为了防范燕国南下,南唐的重兵大多都驻扎于北方,如许州、陈州、宋州、允州一带。 而南唐的后方,例如江南两道,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兵力,即便有军队,大多也都未曾上过战场,战力难堪大任。 刘展这七千精兵,再加上他前期安排下的诸多亲信,从凤阳向四面进攻,短短一个月的功夫,居然大杀四方,先后拿下了滁州、合肥、寿春等地,整个江南也因为这只军队,乱成了一锅粥。 南唐当下的处境,非常尴尬。 第一,刘展起兵的凤阳,距离南唐都城建康(南京),只有数天路程。 第二,南唐所有能打的部队,都被安置在北方的前线,短时间内无法调回平叛。 第三,刘展麾下的军队,大多都来自睢阳(宋州),这只军队南下,就意味着南唐的北方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