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奴牙郎 > 第488章 安西度支

第488章 安西度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r> 安西如今的百姓人口,不过才二十五万人。

换言之,每七个平民,就要供养一个军卒。这样一来,民生压力太大。

另一方面,当下的安西,无论是屯田、伐木、开矿、生丝、工坊、太学等等,到处都需要劳力。而沙州由于崔大夫等人盘剥商路,流民进入安西的线路,暂时中断。

所以,在人口不足的前提下,如何应对接下来安西的度支,就变成了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就在周钧头疼之时,门外武卫来报,说是匠鸿太学有人来拜访。

周钧入了偏厅,瞧见了两位女子,一位是司掌织纺司的彭婆,另一位是司掌釉瓷司的董燕娘。

一阵寒暄过后,彭婆先从怀中取出一物,呈给了周钧。

后者接过了那物,发现是一团白纱。

再仔细看了一遍,周钧吃惊的发觉,这团白纱并非生丝罗团,而是更加蓬松厚实的棉纱。

周钧拿着手中的棉纱,大喜过望,向彭婆问道:“我记得之前说过,棉花想要纺成纱团,有数道工序极为困难,如今都解决了?”

彭婆:“篦籽、除杂、混棉、成卷等等工序,如今都已经有了应对的法子,但都护手中拿着的这团,仍然是粗棉纱。想要织成细纱,还需要精梳、加捻、络筒、摇细等等工序。”

周钧听了点头:“粗纱也有粗纱的用途,军中御寒,大多用裘皮、厚麻和火盆,如今有了棉纱,再也不用担心雪天受冻了。”

彭婆笑着点头,又将视线投向身旁的董燕娘,示意她上前说话。

董燕娘鼓起勇气,从身旁拿起一个方盒。

在周钧的注视之下,董燕娘打开方盒,只见内部分了两层。

上层放着一个瓷碗,周钧拿起看了,发现碗体胎质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差,碗上的釉彩,白中泛黄,还带有一些结晶斑,与寻常见到的市集中的瓷器并无二异。

就在周钧疑惑的时候,董燕娘又从下层中拿起了另一个油纸包裹的瓷碗,呈给了周钧。

后者接过第二个瓷碗,仅仅只是看了一眼,就两眼发直,再也挪不开视线。

第二个瓷碗,胎体明显厚重了许多,碗体造型厚实饱满,青色釉彩着色力强、发色鲜艳、虽然仍有少量结斑,但倘若不是仔细观察,几乎已经很难看出。

周钧拿着第二个瓷碗,深呼吸一口气,声音微微发颤:“青瓷大成了?”

董燕娘:“龟兹北边的白山(阿羯田山),有人找到了最合适的烧瓷硬土,在焉耆东边的流沙河(孔雀河),又找到了最合适的烧瓷软土。经过反复的配比和实验,终于得到了最佳的瓷土配方。”

周钧:“那这釉彩?”

董燕娘:“青瓷的釉彩,要感谢大食的贾比尔,他使用炼金术中的蒸馏提纯,除去了釉彩矿中的杂质,使得青瓷上彩更加便利,也更加稳定。”

周钧将手中的瓷碗,小心放在桌面上,开口问道:“烧一窑安西青瓷,良品能出多少?”

董燕娘:“当下大概是五成,如果熟练之后,可以上升到七成。”

周钧听完此言,止不住喜悦,开口笑道:“安西度支一事,总算是解决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