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
“没事,我们一起进去。”阿真一脸认真。 她一直认为,一家良好的店铺绝不会因为顾客的穿着打扮而区别对待。遇到穿金戴银的,就点头哈腰;遇到破衣烂衫的,就拿大扫把赶人,这样的店铺也开不长久。 杨父杨母还是不肯:“我们进去了只会给你丢脸,你一个人去就行了。” 阿真只好道:“我才十五岁,你们不在旁边看着,难道就不怕我被人骗了吗?” 杨父杨母顿时犹豫起来。 这时,绣庄的一名伙计无意中发现门口有人徘徊,赶忙出来迎客。 他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并没有因为杨家人的衣着而露出异样的神色。 在这样的热情下,杨父杨母终于鼓足勇气,踏进绣庄。 不出意外的,阿真的几张手帕卖了一个极高的价格。绣庄掌柜很有眼力,看出阿真绣技不凡,又见她年轻,将来大有可为。为了把人留住,他连佣金都没收,直接按预估的售价给了银子。 临走前,掌柜还把平时剪裁剩下来的边角料装了一大包,送给杨家人。 杨母非常高兴,这些碎布头的用处可多了。阿真先是看了妹妹一眼,然后笑着向掌柜道谢:“多谢,正好给我妹妹用来练手。” 刚才杨阿静见她几张帕子就卖了那么多银子,眼里顿时迸发出强烈的光彩。在这个时代,女人的出路很少,难怪有俗话说嫁人如同二次投胎。日子的好坏,全看丈夫为人如何。 与其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还不如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这样无论到何种境地,有一技之长傍身,日子总不会过得太差。 既然杨阿静有这种想法,阿真也愿意支持她。 从绣庄出来,杨家人还处于极大的震惊之中。 杨父杨母苦了累了大半辈子,没见过世面,从没想过赚银子如此轻松,也从未亲手摸过这么多银子,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还是杨阿静最先从震惊中回过神,又惊又喜地问:“二姐,你真的要教我吗?” 这年头有点手艺的谁肯轻易教别人,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她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无意间看到村长的女儿坐在院子里绣花,当时她很好奇,就想上前看看。还没等走近,人家就立刻捂得紧紧的,仿佛被她多看一眼,东西就要毁了似的。 不过后来也没听说村长女儿能卖帕子挣钱,据别人说,她绣得也就那样吧,属于自娱自乐。 “只要你愿意学,那我就教。”阿真点头,神色认真。 杨阿静顿时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在原地高兴了一阵子,然后发誓般地说道:“二姐,以后家务活儿都归我了,再也不要你动手。” 这时,杨父也回过神来:“想不到阿真还有这样一手巧活。” 杨母忙道:“既然阿真会绣花,以后家里的活儿就不要她沾手了,免得把手弄粗了。我虽然不会绣花,但也知道手很重要。粗皮糙手的,丝线都磨破了,还绣什么呢?” 说着,杨母看向阿静:“以后我来做家务活儿,你要是有空,给我搭把手就行。” 杨母并不笨,阿真肯教阿静,就算阿静没有阿真那样高的天份,绣些普通的还是可以的。将来能够自己挣银子,不仅好说亲,成亲后的日子也会好过很多。 她不会拦着女儿学手艺。 阿真没有出声,她在想事情。 杨家一共租了别人十亩田地,全都是薄田,因为土地贫瘠,哪怕杨父杨母日夜在地里忙着,产出也非常有限。 与其这样,还不如叫杨母少去地里,反正再怎么辛苦,收成也不会有质的飞跃。 还是要买地啊,最好是上等肥田。 阿真在心里打算好,然后领着家人去了成衣铺子:“每人两身,自己选。” 杨家人面面相觑,杨母率先说道:“我们都有衣裳,你给你自己买就行了。” 杨父也道:“好不容易才挣来的银子,别乱花,你留着做嫁妆。” 之前绣庄掌柜直接把银子交到阿真手里的,她也没多说,径自挑了一块银子出来,放到伙计手里,然后不容置疑地对杨家人说:“快挑,银子我已经给了。” 杨父杨母怔怔地看着她。 阿真在张家呆了将近两个月,养了一些肉出来,肤色也白了许多。加上她此刻穿的还是张家给做的衣裳,从外表看,她和他们都不像一家人。 不仅仅是外表变了,阿真的气质也和以前大不相同。杨父杨母倒没有多想,只是觉得张家毕竟是大户人家,又讲究又体面,哪怕拉头猪进去逛一圈,出来后也会和乡下的土猪所有不同。 这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