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新局
小吴年轻人, 今年不在家中过年也不显抑郁,他回到县衙之后依旧活跃,丝毫不见“乡愁”。
到了年底, 福禄县又会发一笔过年费,小吴赶上去账房领了自己的那一份,拿回房里笑得阳光灿烂。侯五将自己那一份往个盒子里一放,说:“没出息的样儿。”
小吴也不恼, 笑道:“您老难道不高兴?”他将钱也收好,凑近了与侯五套话, 问的是项乐、项安兄妹俩:“怎么听说大人身边多了两个人呢?可靠么?”
侯五道:“还用你提醒?我盯着呢,那两个人眼里只认大人的, 没瞧出要对大人不利来。怎么?怕他们抢你的差使?”
小吴“嘿嘿”一笑:“我才不怕呢!”
话虽如此, 他回来后就抽空在县衙里四下分赠些从京城带来的小礼物, 狠狠与同僚们亲近了一番。
衙役们有悄悄将小吴拉到一边与他约日子请年酒的,小吴笑道:“你又有钱了?别弄这些虚的, 还是我请你们吧。”
衙役们笑道:“瞧不起我们不是?”
小吴忙说:“不敢。”
两下推让, 讲定了日子,小吴又拉项乐一道吃酒,项乐道:“我要守着大人。”
小吴有点讪讪, 衙役们都劝道:“咱们轮着班呢,别不合群。”项乐只管摇头:“你们去,我是投大人来的, 倒也不算是衙门里的差。”
项安从外面走过来,手里提着两个大红的灯笼,听了就说:“二哥只管去, 还有我呢。”
衙役们挤眉弄眼也不敢挤弄得太明显, 出了衙门他们也会讲些荤话, 但祝缨不爱听有人拿衙门里的女差打趣,衙役们自然收敛。
项乐犹豫了一下,道:“那好吧,咱们换班。”
项安商人家出外行走的姑娘,眼色极灵,察觉出了空气中一丝丝不尊重的味道,她轻哼了一声,提着灯笼往里面去了。项乐咳嗽一声,衙役们更加正经了起来。
小吴道:“那就说定了。”
项乐道:“好。”抬脚去追上妹妹,两人一起将灯笼交给曹昌挂在檐下,又守在了祝缨的身侧。
祝缨已习惯了这兄妹总在眼前。兄妹俩本在孝中,但是“守孝三年”对普通人来说是奢侈的,譬如项家,亲爹才死,项大郎就得东奔西跑张罗买卖养家糊口,是无法结庐看坟的。项乐、项安兄妹也是这样,此事在偏僻的乡下十分常见,也没人计较他们兄妹二人“热孝之中”这个礼数。所要避的不过是嫁婚之类喜庆大事而已,甚至不妨碍项乐与同僚一起吃个年酒。讲究些的乡绅看在眼里,却又嘀咕一声:县令大人厚道,将他们在县衙挂名又带在身边,必是补偿项家。
祝缨召他们当差时业已考虑到了这一点,更兼二人不是出仕做官,也不是读书,所以也不避讳。
祝缨道:“左右无事,我不过写点字,你们两个想练功就去后面。”
祝缨自己有一个练武场,平常是她与侯五二人在用,小吴练得少,曹昌更是不碰这个。顾同借居县衙时,只练一下射箭。项家兄妹却爱这个地方,将“拳不离手”贯彻得很彻底,日日勤练不缀,又央了侯五喂招,简直乐不思蜀。
两人对望一眼,项安抱拳先去,项乐留下来汇报了要吃年酒的事。祝缨道:“答应了就去吧。活着的人还是要过日子的,别到最后心愿了结了,生活却弄得一团糟。小吴是个机灵鬼。”
项乐发出一声憨厚的笑:“大人说他是他就是。”
祝缨低头接着写,衙门封了印,她现在写的是私下的计划,推演一下有无不妥之处。
她原本是要将同乡会馆逐渐铺开,现在却又发现了新问题——福禄县人口并不稠密、出产也不特别多,体量太小。同乡会馆绝不可能无节制地开设、扩张,其他也是同理,她不得不调整计划。
过了一阵儿,项安头上冒烟来换项乐的班。祝缨说了一句:“别着凉了。”又低头接着写自己的东西。
直到晚上,项安、项乐眼看她平安回到了后衙,兄妹二人才结伴回家,小吴终于觑得了机会,轻巧地跟了上去。
祝缨问道:“怎么了?还有事要告诉我?”
小吴的脸上露出让人一眼就能看清楚的犹豫,祝缨不催问,他犹豫几下就说了:“大人,项家这二郎和他妹子……”
“嗯?”
“他们在孝中,入公门当差,恐怕……”
祝缨道:“无妨。我心里有数。”
小吴的脸苦了一下,又堆起一点忧郁来:“只怕会有人说闲话哩。县里的乡绅们,也未必就全是一条心呢。这个得了多、那个得了少的,人心喂不饱。还有人馋着同乡会馆的买卖,又说您也不再开新的,也有不满的。”
他絮絮说了很多街谈巷议,有些是赵苏、顾同或不知或不会同祝缨讲的,祝缨也都听了。等小吴说完,祝缨道:“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
小吴心道:大人说赵小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