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贾大人说话才管用!
北京城亮了! 然而突破云层照入京师的阳光非但没有驱走城中的寒意,反而让城中变得更加阴森寒冷。 往日繁华的满城一夜过后,竟是成了人间地狱。 城中到处都是尸体,受伤之人的哀嚎惨叫之声此起彼伏。 能让小儿止啼的屠戮场景在阳光下继续进行。 针对上三旗满洲的清洗主力完全从汉军、蒙古变成了下五旗。 如果说最初下五旗满洲是被汉军煽动,又或是听信了皇帝是汉人要屠戮宗室的谣言,这才加入对上三旗满洲的清洗行动。 但现在,那些在上三旗居住区域正在挨家挨户搜索杀人的下五旗满旗子,无论是眼神还是动作都在告诉世人,他们是心甘情愿的在杀人。 纯粹的报复。 其中杀的最狠的就是两蓝旗。 算起来,这是八旗第三次内讧了。 第一次内讧是以多尔衮为首的两白旗清洗豪格的正蓝旗; 第二次内讧则是顺治登基后清洗两白旗。 这两次八旗内讧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量太宗年间的名将以及精兵死于内耗,直接让满蒙八旗在顺治年间难以承担对南明征讨作战任务,不得不依靠汉军八旗及绿营,从而为康熙年间的“三藩之乱”埋下祸根。 两次内讧,也让八旗的上下之分不断转变。 旗名不断变革同时,各旗的牛录裁撤增削也不断进行,政治上的打击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顺治朝对两蓝旗(原两白旗)的打压持续多年,逼得不少两蓝旗的人走投无路,铤而走险于西南欲起事反清复明。 上一次八旗举旗反清拥明还是太祖年间的刘爱塔起事。 除了算历史旧账外,下五旗的满洲人此时更多的是带着怨恨不服的情绪在杀人。 大家都是满八旗,祖上都为大清建国立下汗马功劳,凭什么你们上三旗吃肉,我们下五旗只能啃骨头呢! 不患寡,而患不均! 几乎所有参与动手清洗上三旗的下五旗人都有一个共同念头,那就是没了上三旗,他们就能成为上三旗! ......... 首席军机大臣于敏中等人于午门宣读了乾隆退位诏书后,“大获全胜”的宗室除了极少数回家,其他人仍聚集在皇城。 杀乾隆保大清的口号没人喊了,取而代之是谁当新皇帝的激烈讨论。 前来皇宫的所有宗室都认为自己于此次正本清源行动出力甚众,因此都想推出代表己方利益的新皇人选。 除此之外,就是对朝堂职位的瓜分,哪些人是乾隆逆党,哪些人不是,都要争个明白。 狂欢过后,利益分配成了最现实的需求。 宫中在争论,宫外在争论,没人觉察到满城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 最先发现不对劲的是那帮单纯“保护大清”的宗室子弟们,黄带子有,红带子也有。 对这些人而言,只要把那个汉人野种赶下台,谁当皇帝他们真的不关心。 真正的大公无私。 固山贝子弘景就是这种人,他的阿玛是圣祖爷三子、和硕诚亲王胤祉。 雍正即位后,胤祉改名允祉,并以允祉与废太子向来亲睦为由,将允祉发配到遵化的马兰峪为康熙守陵。 允祉私下发牢骚,雍正知道后将允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直到病死,诚亲王的爵位也不是降等承袭,而是直接革除。 如此一来,允祉的子孙对于雍正这一支肯定是不亲近的,所以明知道乾隆是汉人野种太过荒唐,但弘景依旧领着家里的护军、包衣出来号召宗室旗人跟他闯宫。 不为别的,就为被囚禁致死的阿玛讨一个公道! 待在午门听了乾隆退位诏书后,弘景没有同其他宗室一起讨论新皇人选,而是默默从人群挤出带着家里人回去。 他年纪大了,不想掺和那些勾心斗角的事。 而且,大清有个奇怪的地方,就是争得越厉害,最后的果子往往落在没有争的那一方。 大概就是平衡的意思。 弘景的阿玛是圣祖爷三子,论序的话也能争一争皇位。 但他们这一支远离朝堂多年,没有实权人物,所以这会跳出去争除了惹人厌并无好处,倒不如回去听信。 说不定能有好事落下。 没有,也无所谓,反正给阿玛的气也出了。 到了胡同口却被眼前景像吓了一跳。 到处都是尸体,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眼望去看不到头的胡同一片狼藉,死尸足有数百具之多。 那些重伤未死的人在血泊中抽搐,看到远处出现的本旗中人,想强撑着爬过去求救,却是怎么也动不了手脚,只能在那痛苦的等待死亡的降临。 一条胡同没一家院子的门是紧闭,无一例外都被砸了开来。 哪怕是贝勒府都是如此。 弘景哆嗦着走到自家府邸,映入眼帘的除了洞开的大门,就是十几具被吊在门头上的亲人尸体。 “什么人!” 一帮镶蓝旗满洲子弟扛着从弘景家搜到的金银细软正要离开时,发现了门外出现的弘景一行。 “我是固山贝子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