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心虚什么呀?
这四九城的庙会历史可是由来已久了,打前朝起就有这项节日活动了。 即使解放后四九城的庙会仍一直举行,李学武记得小时候的庙会依然红火热闹。 隆福寺庙会、护国寺庙会、白塔寺庙会、土地庙庙会、花市火神庙庙会,这是四九城最有历史的庙会了。 其它大大小小的庙会也不老少。 但在从李学武八九岁开始,渐渐地,许多庙会停办了,坚持到最后的厂甸庙会也在其中某段时间中断了三年。 前年,也就是李学武入伍的第二年,有关部门重开厂甸庙会,全城哄动,席棚布帐鳞次栉比,商摊货贩比肩靠背。 今天李学武要带着妹妹赶的庙会就是这个时候四九城唯一的一场庙会了。 其实吧,今天李学武都打算好了,带着妹妹在王府井买了东西直接去琉璃厂的。 这是顺路的,可被丁阿姨给看见了,带回了家,这就算又多跑了一趟。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顾家住在李学武家还靠北的安定门附近呢,那都北二环了。 而王府井在哪儿啊,那都快到东长安街了。 要是顺着前门街那边往西南走,就是李学武要和妹妹赶的庙会了。 现在等于再跑一趟从家到王府井的距离。 厂甸庙会经过400多年的历史发展,以其“文商并举、雅俗相济、商娱相融”的独特魅力享誉京城。 每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厂甸庙会,以琉璃厂为中轴线,北起和平门路口,南至虎坊桥十字路口,西到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 核心是位于南新华街的海王村公园,也就是后世的中国书店。 整个庙会范围都会给封闭起来,不许机动车通行。 路边全是各种小摊,各种吃食。 庙会上跑旱船的,玩幡子的,用大铜壶往小碗儿里沏茶汤的,这些玩意儿都是平时见不到的。 所以老BJ人不论穷富,春节不逛庙会就不算过年。 刚才也说到了,庙会正式开始的时间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 今天可是年前头,距离小年儿还有两天呢,那能有庙会吗? 有。 因为新年老百姓都有置办年货的习俗,所以庙会是从小年儿以前就开始摆摊儿了,只不过是来的摊贩和人都不算多。 现在庙会摆摊儿都是供销集体制,集体组织摆摊,不允许个人摆摊。 当然了,有手工部和工商发放的营业执照许可的手艺人也是可以摆摊儿的。 就比如修鞋的,配钥匙的,编筐的,这些手工活儿没办法形成集体经营的模式,就对手艺人开放了经营权限。 所以不要根据某些时间段的政策要求而对某个行业或者状态进行全盘认定。 市场是变化的,人也是变化的,所以政策也是变化的,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来看具体时间的景象。 就像现在,李学武带着李雪直接把车开到了琉璃厂,找了存车的地方。 因为车上有东西,所以李学武找了一个存车的地方,比自行车多交三分钱。 一下车,李雪就见到了两个外国人拎着相机在拍照。 “二哥” 李雪紧张地看着李学武,对于外国人李雪不是没见过,但是拎着相机四处转的还是少见。 李学武绕过车尾走到李雪身边,由着妹妹挎了自己的胳膊。 见李学武穿着皮夹克,戴着棉帽和墨镜,脚上还穿着皮鞋,这与周边的灰黑蓝有些不一样,那一男一女两个外国人便将镜头挪了过来。 李学武也是带着妹妹要往里面走,见李雪先前提醒的这两个人要给自己拍照,便用手挡住了镜头方向。 “Excuse,Would you like me taking a picture of you?” 见这个男黄毛对着李学武说英文想要拍照,在这一男一女两人身后跟着的三个穿着中山装的青年便往前走了一步。 其中一个戴着眼镜的、梳着齐耳短发的女同志就要上前给李学武翻译。 可哪知李学武面色严肃地摆了摆先前当着镜头方向的手,示意几人不要靠近,并且委婉地拒绝了黄毛的请求。 “Sorry,I don''t like to be taken into the camera.” 见李学武用流利的英文回复了黄毛,不仅仅是黄毛惊讶了一下,就连要上前翻译的女同志也是愣了一下。 在国内能说这么流利的英文的人不多,不是外事部门工作的,就是家里有这方面教育的,或者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可李学武的年龄看着有些年轻啊。 看李学武的穿着和开着的车,这三人也都猜测李学武可能是有身份背景的人物,或者是这些人物的后代。 “why?Just take a picture” 这黄毛有些皱着眉头地摊着手对李学武表示了疑惑。 因为见李学武能跟自己交流,所以也就没在对着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话。 “Personal privacy” 李学武戴着墨镜一副生人勿近的表情回了一句“个人隐私”。 这就叫黄毛有些尴尬了,就连跟他们一起来的三个中山装青年都看出了黄毛的不自然。 “同志” 还是这个齐耳短发的女青年开了口,道:“他们是来咱们这儿访问的新闻学者,所以要采集一些素材,您看” 李学武对着女青年摇了摇头道:“咱们有绚烂多姿的传统文化,有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有优秀的模范代表,请他们去拍这些吧,我就是一普普通通的市民,不需要拍照” “这……” 现在拍一张小寸的照片都要几毛钱,照相可是一件时髦的事儿,这还有不想被拍照的人? 见女青年为难,而且同伴要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