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章 究竟该不该削藩?
对于自己已经被大哥刘荣盯上的事,刘胜显然还一无所知。 此刻,刘胜正和兄长刘彭祖一起,坐在故安侯府的凉亭之内,像个好奇宝宝般,不断向老师申屠嘉提出心中的疑惑。 经过几个月前,申屠嘉帮刘胜解决栗姬的问题,且没有索取任何回报的那件事之后,师徒三人之间的关系,只愈发亲密了起来; 尤其是申屠嘉刚正清廉,又无所不达的性格,实在有些太合刘胜的胃口。 再加上申屠嘉作为开国元勋,对过去百十年来的事可谓是无所不知,就更是激起了刘胜心中的求知欲。 而今天,师生三人之间讨论的话题,便是如今朝堂之上,最受人瞩目的《削藩策》。 “诶,老师;” “《削藩策》如此激进,父皇为何会这么听信晁错呢?” “做了那么多年太子,《削藩策》当中暗含的隐患,父皇本该一眼就看出来才是;” “怎如今,晁错凭着《削藩策》威势愈盛,反倒是老师,被父皇愈发憎恶?” 听闻刘胜发问,申屠嘉不由微微一笑,又自顾自摇了摇头; 侧过头,见刘彭祖面上也带着些许疑虑,申屠嘉便深吸一口气,面上神情陡然一正。 “在我看来,晁错的《削藩策》,并不全然一无是处;” “我反对《削藩策》,也绝不是认为,陛下不应该削藩,更不是觉得关东的各家宗亲诸侯,不会对宗庙、社稷造成隐患。” “比如,晁错在《削藩策》中提出:无论陛下是否削藩,诸侯王都早晚会反叛;削藩越早,就越能将诸侯反叛引发的灾难,尽量控制在更小的范围;”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削藩策》) “对于晁错的这个看法,我非常认同。” 颇有些出乎兄弟二人预料的夸赞晁错一番,申屠嘉终还是不出意外的将话头一转。 “只不过,晁错削藩,根本没有丝毫大惩小戒、徐徐图谋的打算;” “而是想要一股脑将所有诸侯逼反,然后通过平定叛乱,来达成削弱宗亲藩王的目的。” “这,才是我反对晁错、反对《削藩策》,即便惹怒陛下,也至今不愿在削藩诏书之上,用丞相印的原因。” “——晁错的《削藩策》,实在是操之过急;稍有不慎,便是社稷颠覆、神州陆沉······” 说到这里,申屠嘉的面容已是无比严肃了起来,语调中,更是带上了满满的忧虑。 “二位公子应该知道:这,并非是我汉家第一次削藩;” “——早在太祖高皇帝之时,异姓诸侯割据关东的隐患,就曾让太祖高皇帝深感担忧。” “可即便是英明神武如太祖高皇帝,也从未想过一下就逼反所有异姓诸侯,而是逐个击破,才最终消除了异姓诸侯,改以宗亲诸侯在关东各国做王。” “为的,就是避免战火波及的范围太广,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异姓诸侯们彼此传来,联合抵抗长安朝堂。” “可如今,晁错进的《削藩策》,却是明摆着要将关东的宗亲诸侯们,都往造反的路上逼;” “《削藩策》一旦得以推行,关东十几家诸侯,便至少会有一半以上起兵反叛。” “再加上当年,太祖高皇帝逐个击破异姓诸侯的教训,这一次,决心起兵的宗亲诸侯们,也必然会联合起来。” “如果真的导致这样的后果,那宗庙、社稷,就会面临巨大的危险······” 听着申屠嘉这一番忧心忡忡的话语,刘彭祖、刘胜兄弟二人思虑之余,也不由缓缓点下头。 申屠嘉说的没错。 晁错的《削藩策》,或者说晁错想要推动朝堂削藩,本身并没有哪里不对; 过去这些年,关东的十几家宗亲诸侯,确实形成了足够对长安中央造成威胁的势力,‘削藩’这个话题的出现,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可晁错的《削藩策》,错就错在急功近利,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想要通过逼反几家大的诸侯,然后杀鸡儆猴,让其余宗亲诸侯乖乖躺上砧板,任由长安中央宰割。 而问题的关键,也恰恰在于此。 ——宗亲诸侯,都不是傻子~ 就算有那么一两个傻子,可绝大部分,也都继承了太祖高皇帝的优秀基因。 眼看着朝堂磨刀霍霍,奉太祖高皇帝之令‘世袭罔替’的宗亲诸侯们,能甘心任人鱼肉? 只怕并不会。 最起码,如果是换做刘胜,在起兵造反和任人鱼肉之间,刘胜必然会选择前者。 为什么? ——因为头上顶着的‘刘’姓,足以保证刘胜即便是造反失败,也大概率能保下性命! 只要不是死在战场上,只要能活着被羁押到长安,那一个‘宗亲’的身份,就足以确保刘胜的生命安全。 反了,一旦成功,那就是鸡犬升天; 若是失败,也大概率能保住性命,大不了被软禁一生。 如此低的风险,对应如此高的回报,傻子才不反! 反正就算不反,宗亲诸侯也不能未经允许离开自己的封国,某种意义上,本就是被软禁在了自己的封国之内; 换个地方度过后半生,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想到这里,刘胜又是自顾自点了点头,而后便满是轻松地抬起头,再次向申屠嘉提出心中的疑惑。 “那老师觉得,如果《削藩策》推行了,会有哪几家宗亲诸侯会反?” 面色如常的发出一问,刘胜便将手肘撑在面前的桉几上,手掌托着下巴,静静等候起了申屠嘉的回答。 ——《削藩策》究竟能不能推行、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其实根本就不在刘胜考虑范围之内。 反正刘胜也没有夺嫡的打算,后世残存的记忆也告诉刘胜: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