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袁术占九江寿春 陈珪任沛国国相
br> 袁术尚在犹豫是围城还是撤回封丘,曹操率军从匡亭城中杀出,又有数路城外曹操疑兵。袁术军大败,逃回封丘。 并州上党郡黑山军和南匈奴于扶罗军见袁术军已败,于是引兵退去。 并州上党郡黑山军回上党时发现高家军已介入上党,于是和高家军展开争夺。 袁术趁曹操军与陈留太守张邈军尚未对封丘城合围前,率军突出,在陈留郡雍丘县暂住,逃往陈留郡襄邑县。 曹操骑兵一路追杀,袁术军逃进襄邑县太寿城。 曹操命掘挖汴渠,灌水入城,袁术军陷入混浊水中大乱,逃出城去。 继续南逃,逃出兖州地界,退往豫州梁国宁陵县。梁国属郭贡的地盘。 袁术军尚未歇息数个时辰,曹操骑兵又追到城下叫喊攻城。 袁术军胆寒,不敢接战,慌忙弃去一切身外之物,只提着兵器,拥挤逃出城门。 袁术不敢得罪郭贡,沿豫州梁国和陈国边界,进入豫州沛国相县。 沛国乃袁术族人沛国相袁忠的地盘。袁忠兵马粮草多,装备精良。 曹操军尾随而至,袁忠率军拦阻曹操军,二军在沛国境内对峙。徐州刺史陶谦出兵助袁忠。 袁术军得到袁忠的粮草补给后渡过淮水来到扬州治所九江郡寿春县。 陈球族弟陈温乃董卓任命的扬州刺史。上年,陈温被袁绍任命的扬州刺史袁遗攻破寿春,逃往九江郡合肥县。 袁术表徐州下邳国名人陈球长子陈瑀为扬州刺史。陈瑀从下邳国带家兵和陶谦赠兵南下,击败袁绍任命的扬州刺史袁遗,占据寿春城。 袁遗逃亡沛国,被兵所杀。 本年春季三月,袁术带余部来到寿春城下,陈瑀竟然拒绝袁术入城。 袁术只好暂退到九江郡阴陵县。 阴陵县县城乃九江郡治所,九江太守刘邈去世,袁绍任命扬州会稽郡人周昂接替九江太守。 周昂闭城不纳袁术的先锋将孙贲。 孙贲攻城池,周昂领兵出战。周昂弟周喁乃袁绍表任的豫州刺史,从九江郡历阳县带兵来救周喁,二人皆败于孙贲。 周昂战死,周喁逃回老家扬州会稽郡。 袁术入城,终于得一立脚之地。 写信好言示下陈瑀,陈瑀不知权术,又颇胆怯,未立即进攻袁术。 袁术去淮水北沛国向袁忠借兵,重新进军寿春城下。 陈瑀惧怕,使其弟陈琮请和。袁术将陈琮绑起来,执之而进抵寿春城下,陈瑀只好让出寿春,和被释放的弟弟走归老家下邳。 袁术进城,抢得避难此地的国色天香的冯芳之女,纳之为妾。 冯芳乃当年的西园军助军右校尉,上年奉袁绍之命带兵助袁遗攻克寿春城,赶走扬州刺史陈温。冯芳受重伤去世。 袁术遣将四出,迅速控制了扬州淮南广大区域,兵势得以恢复。 袁术自封为扬州牧,兼称徐州伯,封部将张勋、桥蕤为大将军。不仅牧扬州,还要位居徐州刺史陶谦之上。 袁术得寿春后,拒还袁忠的兵马,做为袁术的族人,袁忠不敢多言,弃官出走。 沛国虽属豫州,但自天下大乱后,袁忠一直与徐州刺史陶谦交好,以防郭贡吞并。 徐州刺史陶谦本是袁术的盟友。陶谦见袁术夺袁忠兵权,不仅有占沛国之意,更疑有夺取徐州之心,于是趁袁术忙于攻占九江郡各县时出动重兵,占领沛国相县。 袁术探得徐州兵中有丹阳精兵,不敢妄动,只得让出沛国大部分领地,收兵占有沛国南部靠近淮水的虹县、向县等地。 陶谦立刻表任陈球弟之子陈珪为沛国国相,占据沛国中部和北部。 袁术早在南阳时就派扬州吴郡钱唐县人骑都尉吴景为丹阳太守,带兵讨伐赶跑了袁绍表任的丹阳太守周昕。吴景乃孙坚长子孙策之舅。 孙贲当年扶送孙坚的灵柩到扬州吴郡曲阿县安葬。 袁术到寿春,孙贲赶到寿春依附袁术,袁术表孙贲为豫州刺史,以续孙坚之职。孙贲乃孙策之从兄。 袁术又派兵围住九江郡合肥,董卓表任的扬州刺史陈温固守合肥。 韩遂怀疑向袁术献计的游侠隐士正是引弓门客所用的“分合指码”的创始人,计策虽好,然袁术军战力太烂。 韩遂十分重视袁术的动向,更关心困在丹阳郡茅山的妻儿和韩家人的安危,喊来成公英、韩理一同看扬州的信报。 跟班韩佟帮助找出扬州各郡朝廷正式任命的现任郡守。 九江、丹阳二郡已为袁术所占。其余各郡太守是庐江太守扬州吴郡吴县人陆康,吴郡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