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风雪送行易水寒
忍不住说道:“有些事总要人去做,三位不必如此。” 靠在车内的李修元望着易水河畔的一幕,想着自己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忍不住喃喃叹了一声。 默默地将古琴搬出搁在腿上,掏出手巾擦拭琴弦、琴身。 一声呢喃道:“悲莫悲兮,悲莫悲兮!” 手指轻拨琴弦,一声如三九寒冬之穿石水滴,从琴弦流出。 这一滴穿石水滴还未落在白雪皑皑的地上,便已经化为将军手里的一把钝刀,拖在长街上发出刺耳的声音。 还没等张良一行人回过神来,这一道铿锵的拖刀之声,瞬间化为了漫天的飞雪。 天空呜呜咽咽,雪花将易水河畔装点得格外素雅,似要为九死不悔的荆轲在易水河畔打造一座永不消失的灵堂。 这一刻,天地失色,万物同悲……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将军英魂归故里,笑看风云入轮回。 高渐离一惊,他自是听出这是李修元当日在客栈里弹奏的那一首神曲。 由此仿佛从这幽幽琴声中看到了荆轲壮烈不回的那一幕,当下忍不住从马车上将自己的筑也搬了下来。 一时间,高渐离的耳中是李修元镇压一方天地的神曲。 手里却不停地弹奏敲着面前的筑,荆轲跟太子丹和着节拍仰头高歌,一道悲壮的歌声空破雪雾,直冲云霄。 听着眼前这悲壮的琴声,前来送行的宾客止不住痛哭流泪水上。 风雪漫天,李修元古琴飞出的曲调越来越庄严,天地间传来一道呜呜的风声,回响在李修元和高渐离两人悲壮的琴声。 一刹那,曲到妙处,天空飞舞的雪花仿佛在一刹那定住,正如易水河畔的众人一样。 时间,在这一刻停止了片刻…… 曲到情深之处,高渐离的节拍越来越激烈,荆轲高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高渐离和公子丹、张良等人齐声高歌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众宾客一惊,齐声跟着回应,跟着节拍一共高歌,为荆轲二人送行! 曲罢歌毕,荆轲跟众人一揖到地。 转身拍着秦舞阳的手臂,沉声说道:“时辰已经到,我们也该过桥了!” 太子丹跟荆轲一揖到地,张良想了想,也跟着一起身两人行礼。 车夫拉着马车过来,荆轲挥手踏进了车厢,秦舞阳跟着也钻了进去,再也没有回头看眼风雪中的太子丹,以及前来送行的众人。 马车缓缓踏上木桥,踏着送行之人悲壮的歌声,往易水的彼岸而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坡上,马车里的李修元已经收起了自己的古琴,缓缓放下马车的帘子,看着碾过易水小桥的马车,禁不住呢喃道: 千秋二壮士,烜赫易水行。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 大燕的漫天风雪吹不到遥远的大秦,关山万重挡住了这一抹杀机。 张良赖在马车里煮茶,望着漫天的风雪发呆,心想冬至两人怕是赶不回皇城的书院。 张良陪不了淑子,李修元也看不到小黑。 只有远在蓟城的高渐离,陪着太子丹在城中煮酒赏雪。 虽然李修元没有跟荆轲同行,但是他知道的荆轲跟他一样,都是往西边的皇城而去。 过了易水河,李修元便失去了荆轲的踪迹。同样,离开了大燕,荆轲便再也没有再见过张良。 而这个时候,夫子已经带着小黑的淑子回到了书院。 站在漫天雪花之中,小黑和淑子练了一个时辰的剑,读了一个时辰书,回到屋里给夫子烧了一壶水,等着煮茶。 一壶水还没煮沸,夫子捧着一卷竹简正准备跟两人说文解字之时。 山上的小院来了客人。 看着一身白袍的公子苏,夫子笑道:“这下雪天路滑着呢,你跑来做什么?!” 公子苏将带来的食盒和糕点放在门边的桌上,跟夫子见了礼。 微笑着说道:“弟子久不见老师,今日只是过来看看,没想到山下的先生说老师已经回来了。” 夫子看着一旁煮水的淑子和小黑说:“过来见过你们的师兄。” 小黑凑上来闻着公子苏转了一圈,皱着眉头说:“我好像听哥哥说过师兄哦?” 淑子给公子丹浅浅地福了一个,笑道:“淑子见过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