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 植物间谍6
“尺八竟然失传了?” 李隆基不满了。 作为梨园行业的老祖宗,李隆基对各种乐器都比较精通且喜爱, 他还不知道, 他赏赐给日本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已经成为绝版孤品。 日本的圣武天皇在位期间,曾两次派遣唐使前往大唐学习观摩,这个时期正是唐玄宗在位。 李隆基赠给了日本许多珍宝,其中就有后来日本人当做国宝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这是唐朝的艺术精品,如今也成为了世界上仅存的五弦琵琶文物。 此后,日本琵琶与华夏的琵琶发展向了不同的方向。 李隆基听到尺八还要从日本传入,不高兴了。 “在朕的陪葬品中,放入尺八。”说完李隆基顿了顿,连尺八都没有,其他做法难度更高的、材料更为珍贵的乐器恐怕更绝迹,他补充道:“所有宫廷乐器都要放。” 华夏乃礼乐之邦,华夏自己的乐器无法传到后世这算什么事,竟然还要从日本重新学习,作为老祖宗实在是无法接受。 【英国学者李约瑟所说: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他也没说错,从华夏这个竹子的起源地看,各个阶层对竹子都有不同的喜爱。】 【百姓爱它的实用,而士大夫阶层,赋予了竹子新的含义。】 【竹与梅、兰、菊被列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 2000多年前,《吴越春秋》记载了古时候的歌谣《弹歌》,《弹歌》是华夏诗歌史上最早咏竹的作品,在诗歌中唱道: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描写的是华夏5000多年前,黄帝时期古代先民砍伐野竹,用野竹制作房屋和生活用品的生活场景,以及打出泥弹、进行狩猎活动的场面。 【这充分说明,5000年前,华夏先人已经开始使用竹子,并且对它大肆赞美】 到了舜时期,竹子成为了纯洁、高尚的爱情象征。 有文曰:“舜崩,二妃啼,以泪挥竹,竹尽斑。” 描写舜驾崩时期,娥皇与女英洒泪挥别丈夫,泪水落在竹子上,从此斑竹也被叫做“湘妃竹”。 先秦时期,《诗经》《楚辞》里有关竹子的记载比比皆是。 两汉时期,真正咏竹的诗句出现了。 《汉乐府·白头吟》中的“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 《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中的:“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时期有“竹林七贤”,南齐谢朓的《秋竹曲》和《咏竹》,晋朝戴凯写了《竹谱》。 唐宋时期,唐朝有“竹溪六逸”,宋朝有“苏门六君”,咏竹诗空前繁荣,现存唐朝咏竹题材诗歌有222首,以中唐为盛,晚唐次之。在创作者中,白居易以22首之多高居榜首。 清朝时有“扬州八怪”,代表人物是 郑板桥,一首《竹石》成为了课本教材,大家无不知晓: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这一刻,不同时空的古人齐齐想到了自己与竹子的缘分。 宋朝时期,苏东坡仰望着天幕,看着窗外的一片竹林,抚须而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此间哪有扬州鹤。” 竹子,又好看又好吃,真是大宝贝! 想到这里,苏东坡摸摸嘴角:决定了,今晚吃竹笋炒肉,肉与竹二者兼得! 元朝时期,李衎看着天幕,再看看笔下的《竹谱》。 虽然前人写过竹谱,也不影响他写得更详尽,更完美吧? 白居易捧着自己的《养竹记》,摇头晃脑念念有词:“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实乃四德君子。” 听到天幕夸他写了22首咏竹诗高居榜首,白居易顿时得意了:“嘿嘿,唐宋诗人词人都不及我!” 哪怕是李太白,这时也被他压了一头哈哈! 而在其他地方,听到白居易是以数目取胜,大唐诗人们酸了。 “不就是多写一些,我上我也行!”某个不知名诗人愤愤然发表了意见。 等到再听到后世清朝郑板桥的《竹石》成为教材诗歌,文人们齐齐慕了。 教材他们懂,不就是类似孩童的启蒙书籍、书生考试必学的四书五经吗? 一首诗成为了无人不知的教材,那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