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1 章 华夏五千年神话1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讲述“华夏五千年神话”。首先,我们从最古老的“创世神”开始说起。】
【“创世神”是谁呢?一提起华夏最古老的创世神,可能很多人都会想起“三皇五帝”。】
【有关三皇五帝的说法,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种。】
西汉初年时期,汉人们议论纷纷:“三皇不应该是伏羲、女娲、神农吗?”
到东汉时期,东汉文人应劭在自己专门记录民间风俗的《风俗演义》写下此时的三皇:“三皇当是伏羲、神农、祝融。”
到了宋朝,小孩们念着《三字经》:“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此时,三皇成了伏羲、神农、黄帝。
而到了元朝,元朝统治者广修“三皇庙”,却将三皇立为医家祖先,这里的三皇庙,分别供奉的是伏羲、神农、黄帝,这也成了三皇庙普遍的形式。
秦朝时期,世家公子翻阅着《吕氏春秋》,疑惑道:“五帝不是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吗?还能有谁?”
到了唐朝,五帝有了新的说法,孔颖达编纂着《大戴礼记》,写下大唐的五帝。
“五帝应该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北宋时期,刘恕辅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外纪》时,写下大宋的五帝:“五帝当是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
【我们所知道的有关女娲的神话传说,主要是女娲补天和女娲抟泥造人。其中女娲补天还被排在共工怒触不周山之后。】
【但是,这些神话,都是经过统治者有心篡改过、为了统治者服务的。】
【大家可以看看,同一个传说,是如何被文人以巧妙的笔法,改得面目全非的。】
天幕放出一段段的史料,能够清晰地看出,单独一个“女娲补天”,就在不断地被篡改。
“女娲补天”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的《竹书纪年》:“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乃移于琅琊之滨。”
可见,女娲补天的神话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而且已经有了“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的补天情节;
到了战国时期的《列子·汤问》,记录道:“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巨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而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西汉时期,刘安的《淮南子·览冥训》中也曾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一直到此时,女娲都是因为“物有不足”,因为“四极废,九州裂”,而主动补天,断鳌足立四极,此后才有共工颛顼争霸怒触不周山、折断天柱导致水灾的故事。
但是到了东汉,就开始大调转。()
东汉,王充在《论衡·谈天篇》中写道: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
?想看西羚墨写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 171 章 华夏五千年神话1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从东汉以后,就变成了共工怒触不周山,而女娲去修整战场;
到了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三五历纪》,第一次开始有了“盘古开天辟地”的创世神之说: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女娲再次后退,变成了先盘古开天辟地,然后有女娲抟泥造人;
然后是共工、颛顼、祝融等人作战,怒触不周山,女娲来炼五色石补天。
——女娲从最早诞生的创世神,一步步后退,成了专门给男人善后的辅助者。
唐朝时期,司马贞补写《史记·三皇本纪》中,也继承了东汉的说法,只不过变成了与祝融争霸:“诸侯有共工氏……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
而再往后,到了宋明清时期,儒生直接认为“女娲补天”是荒谬传说,已经不认可了。
南宋时期的《路史·后纪二》记载:“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南宋人认为,女娲的功劳,是创造了婚姻制度;
比如清人李可珍《重修娲皇庙碑记》记述中皇山娲皇宫重修之事,认为女娲并非炼石补天极,而是别男女、通婚姻佐天立人伦之极,将补天极与立人伦沟通起来;
清朝嘉庆年间,杨毓崧《重修娲皇庙碑记》记述河南店娲皇庙重修之事,则直接认为补天、断鳌足等事“荒诞不经”。
清朝人不但认为女娲补天是荒谬的假说,还继承了宋朝的观点,认为女娲的功劳是“别男女、通婚姻”,所谓的补天并非真正的补天,补的是人伦。
到此时,女娲从“补天”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