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聚变引擎
的发现与元素周期表的制定,就是其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建立在那个基础上的物理、化学等科技知识,也正是当今时代工业文明的最根本的基石。 在此之前,人类发现和合成出来的各种材料,自然是遵循了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符合各种物理、化学理论的解释。但是李成栋教授无意间复合出来的那种超级材料却不再是这么一回事,它已然隐隐摆脱单纯的物质属性的束缚,回归到了上古时代流行的那种物质与能量相结合的认知方式上面。 这样一个全新的科研领域,自然需要全新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研究清楚,而地球上的科学家,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依然抱着之前那种固有的既定认识不放,奉元素周期律之类的理论及定律为万古不变的永恒圭臬,在单纯的物质属性框架内研究那种复合了能量属性的东西,结果自然讨不到什么好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就算后来李成栋教授复合出来的那种超级材料的配方与流程依然因为种种原因而泄露出去,弄得整个地球上几乎到处都是,照样没有多少人在其基础上研究出什么新的东西,除了照猫画虎地重复已有的实验外,也仅仅只有两三例偶然复合成功的新材料问世,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最基本的指导理论上都会弄错,那种情况下的科学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用事倍功半这个词来说明都有点过分,完全可以用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比喻来形容,不出成果乃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真正出了成果才会令人奇怪呢!那当真是机缘凑巧,运气好到家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种从一开始走岔道路的缘故,最近几十年时间里,地球上的那些科学家在研究超级材料及其各种变种的过程中,其实一直都没有一个清晰与明确的思路和体系,完全就是穷举似地进行无以计数的具体实验,然后从中碰运气一般得到一些完全无法预料的成品,真正成功的概率万中无一。 这其中,财大气粗的美国投入的资金和资源最多,进行的实验也最频繁,因此其取得的成果也最显著,至今已经有着包括原始材料在内的四五种超级材料问世,使其国内的科技水平飞跃性地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不过,就算是这样,那些性能已经极其惊人的超级材料依然无法满足可控核聚变反应装置的苛刻要求,最多只能用来制造外围辅助设备,无法用于核心设施的制造。而没有足够强悍的材料,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微型化自然只能存在于科学家的设计之中,离真正的成功依然遥不可及。 就像美国建造成功的那座聚变反应堆,依然是花费了几千亿美金才构造出来的“托卡马克”型磁场约束法装置,不缺钱的美国人花费巨资建造了众多超导线圈,以之产生的巨大磁场约束反应堆,使之可以控制。如此一来,可控核聚变的实验虽然确实取得了成功,但是整个实验装置的体积却大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程度,完全与“微型化”这个词没有半点可供联系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