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带着石棉瓦飞上天
切梅左夫和米辛彻底的失望了,原本,他们还打算通过直升机项目来赚钱呢,谁能想到,人家早就有所准备了。 如果他们作为代理商,和客人谈判,还能多赚一些钱,不过,眼前的秦总相当的精明,肯定不会让他们代理的,绕开他们,直接和卡莫夫设计局来谈! 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将选择权交给卡莫夫设计局了,不过,就秦涛这么精明的操作,卡莫夫设计局应该也赚不到什么钱。 现代级的项目彻底谈妥之后,郑明跟随秦涛,踏上了前往卡莫夫设计局的道路。 “目前,咱们海军的确需要卡-28这种级别的直升机。”郑明兴奋地说道:“如果咱们能把这种直升机引进过来,就能迅速弥补咱们海军的缺陷了。” 听到了郑明的话,秦涛也是有些感慨:“是啊,现在,咱们手头的直九,吨位太小,直八的体积太大,操作不方便,要是价格合适的话,咱们海军就采购一批卡-27,不仅仅用在这两艘现代级上,还能用在咱们以后生产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上,解决咱们的燃眉之急。” 当年,海军根本就没有舰载直升机,到了七十年代,开始上马718工程,也就是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试验,需要直升机来进行返回舱低高度轨迹的测量、落点测量及返回舱的搜索与打捞。舰载直升机相关项目才开始上马。 当时啥都没有,只能是引进,从法国进口了大黄蜂直升机来,暂时满足海军的需要。之后,觉得飞机不错,就引进技术生产,命名为直八了。 现在,直八的国产化依旧还在进行着,大概也就是能自己生产百分之五十以上零件的水平。 不过,因为这款飞机是十三吨级的,所以,这飞机的个头很大,只能用在大型军舰上,比如补给舰之类宽大的甲板上,051改装出来的飞行甲板,或者是052的甲板,根本就不够大。 所以,随着国内引进了海豚直升机,国产化出来的直九,就成为了海军最重要的舰载直升机,目前全新生产的军舰,几乎都是把直九作为搭载的直升机来设计的。 这种四吨级的直升机,个头够小,哪怕就算是两千吨的护卫舰,都可以开辟出来起降平台,让它搭载,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载重量太低。 四吨的直升机,空重就有两吨,加上燃料,机组人员啥的,最多就能搭载上一吨的装备,所以,在实战中,一架挂声呐浮标,一架挂反潜鱼雷,得两架配合作战才行。 卡-27这种直升机,好处就很多了。 比如说,它的最大起飞重量12.6吨,执行反潜任务的时候,经常是十吨多的重量起飞,属于和直八一个级别的,但是,由于采用共轴反转的布局,所以,它的长度很小,操作也很方便,哪怕就算是两千吨的护卫舰的甲板,也能飞上去。 唯一的缺陷,就是它的高度,共轴反转的布局,让它的高度很大,如果没有专门给它量身定做的机库,它是停不进去的。 如果要说舰载直升机的未来,肯定不是卡-27,这种共轴反转的直升机,毕竟不是常见的,在后世,祖国有了先进的直-20之后,就把它作为主力直升机来用了。 但是,那毕竟是需要时间的,现在这段空窗期,就可以由卡-27的出口型号卡-28来填充了。 “秦总,您去过卡莫夫设计局吗?”郑明忍不住向秦涛问道。 “没有,我去过米里设计局,卡莫夫设计局,这还是第一次。所以,我也不认识里面的人。”秦涛笑了笑:“不过,这次去过之后,就认识了。” 秦涛的交际本事,郑明已经见过了,不管是什么样的老毛子,都能在秦涛的忽悠下服服帖帖的,卡莫夫设计局,自然也不在话下。 “卡莫夫设计局,也是老毛子的老牌直升机设计局啊!”郑明再次感慨起来。 “是啊,一条路走到黑的设计局。”秦涛补充了一句。 全世界,搞共轴反转,还一直搞下去的,也只有卡莫夫设计局一家了。 尼古拉-尹里奇-卡莫夫,这名着名的直升机设计师大师,1902年生于俄国尹尔库茨克,与另一个直升机巨头米里是同乡。1923年卡莫夫毕业于托姆斯克工学院之后,他就一直从事自转旋翼机的研究工作。 在他刚刚研制的年代,直升机才刚刚起步,百花争鸣,但是,到了二战结束之后,世界上普遍观点,认为单旋翼带尾桨的直升机已经发展成熟了,是最合适的布局,共轴双旋翼直升机不会有什么前途。 就连俄罗斯血统的美国直升机大师西科斯基也这样认为,但卡莫夫没有放弃,在1948年,他组建起来了卡莫夫设计局之后,就一直在共轴双旋翼直升机上死磕。 直升机顶部的螺旋桨要旋转,会给直升机一个反作用力,为抵消这个力矩,直升机就需要在尾部侧面放一个螺旋桨,用来维持平衡,所以,当直升机被击中了尾部的旋翼之后,就会盘旋坠落。 为了提供足够大的力矩,尾翼距离直升机机体需要有一段,所以,导致了直升机的机体很长,共轴反转,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既然螺旋桨有反作用力,那干脆,再来一个螺旋桨,反着转,这样就相互抵消了。不需要尾翼,这样,直升机的长度也能缩短很多。 具体对比的话,同样都是十三吨的直升机,卡-27的长度是11米左右,直八的机体长度接近十九米!(不算螺旋桨) 在寸土寸金的军舰上,用共轴反转直升机,是有很大好处的。同时,两个大盘子套在一起转,相同的输出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