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蒙古诸部:只能西迁了!
朱见济微微眯缝着眼,看着一脸坦然的王越和李瑾,暗道了一声好家伙,感情老子偌大的一个大明天子,已经沦落到当诱饵的地步了。
不过这个方法确实可行。
问道「蒙古诸部兵力几何」
王越道「约三十万。」
朱见济大感意外,「三十万蒙古诸部养得起三十万的兵力是不是加上负责后勤方面的人,一共三十万」
王越摇头,「不是,仅仅是兵力就三十万。」
朱见济沉默了。
蒙古诸部疯了
看来于谦分析的没错,这一次南北之间的战事,蒙古诸部一旦没有得到利益,必然在今年冬天西迁,因为他们一旦输了,熬不过这个寒冬,就算熬过去也不知要饿死冻死多少人,基本上废了。
蒙古诸部那点人口,哪养得起三十万兵力,现在整个漠北的人口,也不到两百万,结果要支撑三十万的大军作战,毫无疑意,这是倾家荡产孤注一掷了。
只怕整个蒙古诸部的男人都投入到后勤支撑中去了。
如果按照王越、李瑾的谋划,诱敌深入全歼的话,杀的不仅是这三十万蒙古铁骑,估计还有几十万负责后勤蒙古人。
那样的话
蒙古诸部没个几十年别想恢复生气。
这不符合自己的大战略。
蒸汽坦克已经造出来了,等漠北、中南半岛、台湾、朝鲜解决了,从陆地上的扩张,不管是罗斯公国还是西域那边,都需要蒙古铁骑作为主力陆军。
如果蒙古诸部要几十年才能恢复生气,那哪里来的骑军去远征罗斯公国和西域、中东地区
沉默了一阵,朱见济摇头道「关于以朕为诱饵一事,确实是着良策,搞不好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漠北对我中原王朝的隐患,但这不是朕想要的,所以此事不须再提,另外,朕重申一点,朕不过问军事,但诸位卿家必须完成朕的这几个要求一,不给蒙古诸部奔袭大同的机会;二,依然保持守势,但己方战损不能扩大;三,不管你们如何操作如何调兵,给朕切断蒙古诸部今年妄图西迁的路线。」
众人面面相觑。
陛下这要求也太难了。
朱见济继续道「在能满足一三的情况下,第二条可以不管,反正迟早也是要和蒙古诸部打一场的,今年打和明年打都行,但第三条是重中之重,必须确保」
众人松了口气。
既然可以打那就好办。
不过于谦有点担心,「如果下雪了,我们可没办法切断蒙古诸部西迁的路。」
朱见济摇头,「下雪也不退兵,今年咱们和蒙古诸部耗上了,这也是朕不让你们打的缘故,因为一整个冬天,我们都要耗在草原上,对粮草和人员都是巨大的消耗,现在消耗太多,冬天了怎么办」
李瑾道「难道收复蒙古诸部就这么重要」
朱见济点头,「朕要在漠北建立承宣布政使司,但不是几个空壳子的承宣布政使司而且对于投降我大明的蒙古铁骑,朕还有安排,将会和哈密、河套地区的蒙古铁骑一起,远征他方。」
蒙古铁骑横扫过亚欧大陆啊。
这么好的前例,必须要重现它的荣光。
而且说实在的,朱见济并不认为常年累月经受儒家教育的中原士卒,在远征亚欧大陆时,能发挥出蒙古铁骑那般的杀伤力。
大家懂了。
既然陛下已经说到了这个地步,那一切劝谏都没意义了。
照做就是。
朱见济起身,「帅帐留给你们了,于少保,你多废心,为王越他们这些年轻武将保驾护航
,朕就不留在这里了,免得你们不自在。」
众人恭送朱见济。
朱见济走后,于谦作为资历最老的人,而且于谦跟随朱见济来到大同后,本来就挂了个各路总兵官的头衔,所以他现在是决策之人。
不过朱见济的意思很明确,于谦只需要在关键时刻给点提醒。
主要事情还是交给这些年轻的武将勋贵。
所以于谦也有自知之明。
诸多高级武将、勋贵在一番商讨后,又充分询问了于谦的意见,大家最终定下了接下来的战略战术,上报广安帝后,得到了批复。
立即实施下去。
于是乎,在宣府、大同前线长城关城上的兵力迅速调动起来。
同时,挂着朱见济玺印的兵书也迅速传递到哈密、河套,已经在草原上游曳、对峙蒙古诸部铁骑的东北都司和辽东都司。
大明迅速北方大军迅速运作起来。
一切都只为了广安帝的两个目标确保大同的安稳,确保能在下雪后切断蒙古诸部西迁的线路,并确保这样的战略能持续到明年开春。
至于为了这两个目标要打多少场仗,已经无所谓了。
而让大明武将们和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