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堡宗别闹 > 第四百二十三章 车同轨!

第四百二十三章 车同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既然要医疗改革,肯定要做到位。

关于医疗改革的事情,朱见济已经酝酿了很多年,毕竟在这个时代,看一个民族的强盛标志之一,就是人口。

而大明要扩张性的走向世界,也需要人口。

大量的人口。

所以医疗改革就势在必行。

朱见济继续道“关于卫生部及下属州县医院设立之事,孤这些年做了个计划书,并且一直在完善细节,登基之后就会全面落实。”

这是老子的第一个文治

为何敢把废除殉葬制度的文治功绩给老朱

朱见济是有底气的。

因为他还有更多的文治功绩。

比如正在进行中的新华字典的修编,尽管是从景泰年间开始,但基本上所有事情都是自己一手操办,以及修好之后的推广,都会是自己的功绩。

而之后的教育改革

仅仅是这个文治功绩,就有可能超过太宗的永乐大典。

再加上医疗改革的话

不说媲美始皇帝的车同轨书同文,至少也差不了多少。

实际上,从对中国的影响来看,后人无论做出多么大的文治功绩,始终无法媲美“车同轨书同文”,因为这个政策,奠定了中国数千年的民族统一。

若是没有这个政策,偌大的神州只怕会像欧洲一样,变成无数个小国家。

一个省份就是一国的那种。

道理其实很简单清晰。

自从始皇帝统一度量、文字之后,历朝历代不论是谁当家作主,一想到隔壁不远处的地方,说着自己国内一样的话,用着自己国内一样的文字,结果却是歪国人。

这让开国的太祖太宗们很是难受。

必须统一了啊

所以南宋的臣子们做梦都想恢复半壁河山。

所以五代十国后的君王们从没忘记过一统天下。

但中国实在太大了。

封建时代,中央朝堂对地方政权的掌控力度太低,加上时代生产力导致百姓生活水平低,一旦出现灾荒年份,就容易有流民造反。

而中国又有太多的人才。

别的不说,仅是东汉末年出的那一批枭雄,哪一个不是开国太祖之姿

人才太多,谁也打不过谁,就容易出现长期分裂。

这就造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

但又有始皇帝的车同轨书同文,所以又有“分久必合”。

扯远了。

朱见济从背后的书架上拿出一本十六开的册子来,递给陈循,“这是孤关于医疗改革做的策划书,虽然孤已经思考多年,但一个人的思绪终究不能尽善完美,可能也有纰漏,到时候由从太医院抽调的专业人士来进行查漏补缺。”

陈循接过之后,没急着翻开,问道“殿下,如果要在全国所有州县建立医院,需要的资金和人才,只怕短期内没法做到。”

朱见济嗯了声,“孤知道,策划书中有。”

想了想,“孤就简单说说,两位卿家看看是否可行,又或是应该如何施行,再者是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陈循和陆瑜立即道“臣洗耳恭听。”

朱见济道“孤是这么想的,首先,可以在布政使司衙门所在飞府修建大医院,保障一府之地。毕竟官道修建不会再拖延了,必须落实到位,尤其明年去接收安南后,就能获得大量的人工,到时候哪怕用安南的人命去填,也要在数年之内,把大明的四纵四横八条官道修建起来,同时各州县互相勾连形成蛛网交通,这是道路改革,之后为了适应道路和物资需要,孤还会让工部的工科院研发一种新式的交通工具,可以一次性搭载上千人,从广西到京畿,只需要耗费三日时间的那种日行千里的神器。”

其实就是火车。

但这个操作其实很难,因为铁路不好修,而且更耗费钱

等等

朱见济勐然想起什么。

车同轨

既然要修官道,为何不一次性到位,把官道、铁路综合起来,修出既可以让马车奔跑又可以让火车驰骋的道路

立即对门口的张让道“去,去工部宣召杭敏,另,将道路交通司的所有高层官员宣召过来,并将负责黑京路项目的负责人、技术专家宣召到文华殿外侯见”

趁黑广路才刚动工,迅速修改方案。

修建水泥官道的同时,把铁轨也铺上去

一举两得。

朱见济坐不住了,对陈循和陆瑜道“两位卿家先行去偏殿等候,待孤处理了道路交通司的事情,再和两位商讨医疗改革和你们要劝谏的事。”

顿了一下,“没你们想的那么复杂,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坐下来谈的。”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