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125 柳贺论河
第一百二十五章 柳贺一直在清水潭守着, 高邮湖两岸堤坝虽做了加固, 但究竟能否守住,柳贺心中也并无底气。 高邮湖毕竟是淮河入江的通道,换句话说,它并非第一波直面淮河洪水的, 水势到了高邮湖时已有所延缓, 可尽管如此,大水仍不断冲刷着堤坝, 宝应高邮两地的河工们冒着雨在河岸边继续加固,若是水势再高一些,仅靠防恐怕是防不住的。 好在雨到第四天时就已经停了。 柳贺等人在清水潭附近搭了棚, 一直紧紧盯着高邮湖的水位, 河工们辛苦搬运时,柳贺与众官员也没有闲着,柳贺的注意力在堤坝上,众官员则应他之令为河工们准备物资, 同时与他一道勘探水情。 这堤是嘉靖年间所筑, 其实也不太安稳, 但自嘉靖年至今, 管河的官员们都未想过将堤坝挖开再筑一条新的,而是抱着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念头。 一是银子难挣, 二是官员们大多任期很短。 对官员们来说, 在任上平稳度过三年才是最重要的,可以不干事, 但是绝对不能出事。 因而治河之事虽年年有, 但常常是小打小闹, 哪段淤塞了便疏浚哪段, 哪段溃堤了就修补哪段。 高家堰也并非今年才决口,隆庆三年、隆庆四年都发生过高家堰决口以致高邮、宝应、盐城、淮安等地遭遇水患一事,河道官员们自隆庆三年便开始对高家堰进行加固,然而加固的效果极其有限,到今年又是高家堰决口致淮水外溢。 疏浚和加固堤防都是有效的治水方法,但沿岸各地各自为政不行,也不能哪坏哪修,还是要标本兼治,因而所耗费的并非一地之力,而是要系统地完成一项大工程。 由此可见,张居正对吴桂芳的期待必然是很深厚的。 …… 水退了之后,高邮湖水位依旧很高,但水情毕竟没有影响到高邮湖沿岸的百姓,且宝应城与高邮城都未被淹,与其他地方相比,扬州府的官员们可以大大松一口气。 他们也是接到各地公文才知水情如此严重。 若非柳贺强逼这些官老爷们日夜守着这大堤,高邮宝应二地恐怕也要如淮安府一般遭水淹了。 河道官员们也不敢再抱怨了,他们不知,柳贺是如何笃定会有大水的? 柳贺从堤岸上下来,双腿甚至没站稳,这几日守着水位,他精神也有些紧绷,回到同知衙署,他先痛痛快快洗了个热水澡,便静下心来写此次高邮湖遭大水的情况。 听得吴桂芳派人来请,他换上官服,来到了漕督衙门。 事实上,柳贺和吴桂芳的交情还不算特别深。 他唯一的依仗就是自己是张居正的门生,然而隆庆五年这一科张居正收了四百门生,而吴桂芳的官场资历比张居正还要老,即便柳贺是张居正力荐,可发现柳贺的实才之前,吴桂芳也绝对不会好好用他。 但此次柳贺加固堤防之事却让吴桂芳刮目相看。 很显然,柳贺并非那等纸上谈兵之人,他能在水淹之前及时巩固大堤,让高邮宝应免遭水患,足以说明柳贺于治水上也有想法。 吴桂芳之所以派人来请柳贺,一方面是真情实意想听听他的看法,而另一方面,也是想以柳贺这门生的身份影响到张居正。 吴桂芳想开通草湾、恢复老黄河的故道,拓宽黄河入海之路,而朝中却有大臣提议堵住崔镇的黄河决口,束水归漕,两种想法都有人响应。 为官之途,政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时候官员之所以遭罢免,并非他们为官不堪,只是他们所支持的与当权者不同罢了。 …… 柳贺到达漕督衙门时刚到下午,吴桂芳在衙署内见了柳贺,和之前几次均身着二品大员的官服与柳贺会面不同,此次吴桂芳穿了常服,两人相谈时便没有上级对下级的庄严气氛。 柳贺也稍稍放松了一些。 “泽远住在衙署可还方便,若有不便之处,你尽可以找谢知府解决。” “禀漕台,下官处处适应,扬州城中美食众多,下官着实大饱口福。” 大明朝的扬州因两淮盐运而兴,鼎鼎大名的淮扬菜便是盛于盐商,盐商们吃得考究,用料考究,在这扬州府中为官,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日子过得要比天子舒服多了。 光禄寺厨子做的菜更适合喂猪。 不得不说,光禄寺的存在对各衙门附近小吃摊及酒楼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柳贺对吃的要求都算很不严格的了,毕竟他出身一般,自小也未过上大鱼大肉的生活,可纪娘子烧最简单的菜汤他都能大口喝,对光禄寺提供的伙食却很难以常理对待。 到了扬州,至少他的胃是很满足的。 吴桂芳也是爱吃之人,他在扬州为官的年限长,对扬州美食自然是如数家珍。 柳贺赞道:“下官改日定要尝尝,叫漕台如此推崇的美食滋味究竟如何。” “必不会叫泽远你失望就是。” 闲叙了一会儿,两人很快步入正题。 吴桂芳先将一封文卷交予柳贺:“泽远,此前老夫已经对你说过,老夫有意开通草湾河,恢复黄河故道,老夫的想法皆在这纸上,泽远你细细看,有何看法可与老夫细说。” 柳贺拿起文卷细细看了起来,吴桂芳的目的已经十分明了,但柳贺仍是问道:“漕台是想将高邮湖堤坝筑高以蓄水吗?” “正是如此。”吴桂芳轻轻捻须,“泽远果然聪慧非凡,难怪太岳兄对你如此推崇。” 柳贺:“……” 他堂堂帝王师被安排来治河,这等宠爱他当真不配。 柳贺轻声道:“漕台,下官近日观察高邮湖水势,高邮湖因黄河夺淮而起,湖床高,若是将其堤坝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