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天地任我行之二 > 第430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6)

第430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6)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上回讲到异时空日本利用《江华条约》巧妙地破坏了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为吞并朝鲜做好准备。

说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与朝鲜半岛政权之间的“宗藩关系”,就不得不提明朝“大中华”与朝鲜“小中华”。

西元十四世纪末,中国历史舞台上迎来了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王朝”。作为中国漫长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创建的朝代,明朝前期延续了历代统治者开疆拓土后的稳定政策,并对“版图”周边的前代“藩属国”进行了统一收编。无论是地缘位置,还是文化取向,朝鲜半岛地区的政权都是与明朝最为亲近的邻居。

当中国元、明两朝政权处于交叠时,朝鲜半岛上也进行了从“高丽王朝”到“李氏王朝”的政权更换,围绕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宗藩关系”,涉及到元、明、清三代和朝鲜半岛的“高丽”、“李氏朝鲜”四个民族的关系。

以有“明”一代为时间轴,以大陆和半岛的重要政治事件为线索,可以将明代中、朝“宗藩关系”的确立与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即元末明初、整个明朝时期、明末清初等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元末明初,一向与“蒙元”交好的“高丽王朝”,在朱元璋建立起了强大的明朝政权面前开始变得摇摆不定起来。为了既不得罪“蒙元朝廷”,又能讨好朱元璋的“南方政权”,“高丽朝廷”选择同时交往元、明俩政权。

西元1368 年,朱元璋发兵北伐,一路过关斩将且势不可挡,很快攻破“元大都”,将蒙古人的势力赶回了大漠草原。此时,“高丽朝廷”审时度势,在向已经北逃回到蒙古草原的元朝残余势力派去了“千秋节贺使”后,又派使臣前去“应天府”(江苏南京)恭贺时为“吴王”的朱元璋,并在那里受到了朱元璋的礼遇。

西元 1369 年,朱元璋派使节偰斯到“高丽”告知对方,自己已经“即皇帝位”。此时的高丽不再左右逢源,立即放弃了元朝年号“至正”,并派遣使节前往南京恭贺朱元璋“登极”。

洪武二年(西元1369 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布诏书,册封“恭愍王”为“高丽国王”。西元1370 年,“高丽国王”将本国纪年改为明朝的“洪武”年号。至此,明朝与高丽的“宗藩关系”也就正式确立了。

但是,朝鲜的“高丽王朝”由于长时期与“蒙元朝廷”有着联姻关系,因此,“高丽”方面无法立刻与其切断交往。于是,“高丽王室”暗地里仍与北元势力即“朵颜大元帅”纳哈出保持联系。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朱元璋还未完全进军辽东,只收复了中原和“燕云十六州”而已,对北元和朝鲜半岛的高丽,明朝似乎鞭长莫及。

到了洪武二十年(西元1387年),元朝太尉纳哈出拥众金山,屡侵辽东。明太祖朱元璋命冯胜为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大军20万北征。明军在“金山之役”中取得胜利,降服了元将纳哈出。

但是,北元衰微后,元朝统治的草原上出现了多个蒙古割据政权,纳哈出只是其中的一个。纳哈出降明只能说明朝降服了一支最有实力的蒙古割据政权,解除其对明朝的威胁,但不代表蒙古诸部都已降明。

到了第二年,朱元璋再次发兵北伐,并命令蓝玉为主将,唐胜宗、郭英为副将,率军15万深入大漠草原追击“北元”军队,并在“捕鱼儿海”大败元军主力,彻底消灭了“北元政权”。在此之前,明朝各路大军已经合力打败了盘踞在辽东地区拥兵自重的“元朝太傅”纳哈出势力,并将整个辽东地区都纳入了明朝版图中。

其实,随着北元势力在中国北方的一再衰落,到了西元1378 年,高丽朝廷觉得不对劲,就审时度势地将已改用的北元“宣光”年号又改回为了明朝的“洪武”年号,并且屡次派遣使节向明朝表达称臣入贡的请求。

在这期间,高丽文学家郑梦周作为使臣来往于明朝与高丽之间,为中、朝“宗藩关系”的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于“高丽朝廷”的反复无常,明太祖朱元璋则一直抱有反感,认为高丽“其君臣多不怀恩”。

在下达给“高丽国王”的诏书中,明太祖朱元璋从汉唐到宋元,历数自古以来朝鲜半岛对中原王朝的反复不忠,并下危言对高丽进行武力震慑。面对明朝的严苛进贡要求,高丽不得不竭尽所能满足,将马匹、金银、布帛等或按时或后期补足等额,从而终于获得了明朝“开国皇帝”朱重八的信任。

最终,明太祖在洪武十八年(西元1385年)七月颁布昭诰,封辛禑为“高丽国王”,赐其故王颛谥号为“恭愍”。从此,中、朝关系开始趋于缓和。但随后的边界问题,使明朝与高丽之间又产生了巨大纷争,并由此引发了朝鲜半岛的政权更换。要说起来,原因还得归咎于“高丽王”始终认为辽东地区是自己的地盘。

其实,在明朝建立后,朝鲜半岛的“高丽国”在名义上已经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