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天地任我行之二 > 第393章 明朝那些事儿(继续)

第393章 明朝那些事儿(继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尚书”兼“首辅大臣”解缙为首编撰《永乐大典》的工作。

解缙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他亲自主持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这也是解缙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贡献。作为编写此书总负责人的解缙,他白天参与朝政议事,晚上参加修纂,统领全书,孜孜不倦。

解缙学识渊博,才华卓著,领导3000纂修人员得心应手,并且亲自翻阅资料,查检经典,认真补写、勘校无错。经过四年的通力合作,书稿在永乐五年(西元1407年)11月编辑就绪,由朱棣亲自撰写序言。

这部卷帙浩繁规模庞大的类书计有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装订成11095册,共3亿7千万字,辑入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北剧、南戏、平话、医学、工技、农艺、志乘等各类著多达作七八千种。

《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在世界文化史上,被誉为编纂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百科全书”。解缙除了主编纂《永乐大典》之外,他还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并且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解缙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诗歌、书法、散文等方面也很有成就。他才气横溢,下笔不能自休,尤工五言诗,现存诗五百余首。他的古体歌行,气势奔放,想象丰富,逼似李白,而律诗绝句,亦近唐人。他又擅长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用笔之精妙,出人意表。

他的著作有《白云稿》、《东山集》、《太平奏疏》等。现留存下来的有《解文毅公集》十六卷及《春雨杂述》一卷,《古今烈女传》三卷。解缙学识渊博,才华卓越,为官清正,建树颇多,尤其在文化方面做出了极为有益的贡献。解缙是历史造就的一代“风流”,又是专制毁灭的一大“英才”。

解缙生于西元1369年,卒于西元1415年,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为后世江西吉水县文峰镇人。解缙自幼颖悟绝人,又受父母的良好教育,年少才盛。5岁时,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时,能赋诗且有老成语;10岁时,日诵数千言;13岁时,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世称其“神童”。

洪武二十年(西元1387年),解缙参加江西“乡试”,成绩最优,名列榜首。次年赴京都会试,文章评论时政头头是道,博得主考官好评,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

解缙有治国安邦之才。他初入仕时,就鲜明地表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显示了他的正气和才干,甚受朱元璋宠爱,常奉伺左右。朱元璋常称赞解缙“有经帮济世之才,治国平天下之略”。

到了永乐元年(西元1403年),太宗成祖朱棣登基,擢解缙为“翰林侍读”,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共入“文渊阁”参预机务,并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列女传》。

这时,“明太宗”(成祖皇帝)对解缙很信任,曾对大臣们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但皇帝的宠爱改变不了解缙刚正不阿且坚持正义的气节,因为对不合礼仪之事,他还是要反对的。

因此,解缙在朝时,以贤德论士,好就说好,坏就说坏,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解缙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为人耿直,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他屡次上疏,针故砭弊政,弹劾奸佞小人,由此导致他一生坎坷,时而得宠,时而失宠,时而升迁,时而贬谪,直至因朱棣立太子事得罪汉王,才被迫害致死。

其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子、儿女、宗族都被流放到辽东。后来,到了成化元年(西元1465年),“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才为解缙平反昭雪,并恢复官职,而且还追赠“朝议大夫”,赐谥号“文毅”。

几百年来,解缙“才名煊赫,倾动海内。俗儒小夫,谰言长语,委巷流传,皆藉口解学士”。这也正是当时的人们崇敬和怀念解缙的最好方式,因为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敢当面指出朝政利弊,据理力争。

“洪熙帝”朱高炽乃朱棣长子,体态臃肿,走路微瘸,行步时要人搀扶,形象欠佳,不受父亲朱棣待见。让朱棣一直想废长立幼,却因解缙苦口婆心劝说才未另立太子。但这位皇帝绝对是位宅心仁厚之君。

朱棣在位时,为巩固“靖难”政权,杀人无数,对侄子“建文帝”以及一帮旧臣残酷杀戮,有的甚至被灭了“十族”(方孝儒语)。朱高炽继位后改年号为“洪熙”,是为“明仁宗”,下旨拨乱反正,凡在“建文一朝”因为“靖难”而被罚没为奴的大臣家属们,一律赦免为平民老百姓,并发给土地,让他们自行耕种,以便安居乐业。

“明仁宗”朱高炽还问这些大臣有无后人,后人有官位者恢复官位,无官位者发给抚恤!同时,朱高帜当着满朝文武大臣感叹道:“建文帝时的很多大臣们都被杀掉了,但像方孝儒这一类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