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回1990去创业 > 第二百零四章 三棱军刺

第二百零四章 三棱军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夏川紧跟着岔开话题:“你们那里最有特色的酒店是哪一家?我准备请人吃饭。”

廉立立刻来了精神,“是请女朋友吧?”

在他看来,男人想请夏川还请不到,哪有敢让夏川请客的?

“没错。”夏川也不否认。

“那你一定要去海丰西餐社。”廉立立刻洋洋洒洒的介绍起来:

“海丰西餐社,在清朝末年就有了。

当时叫海丰茶楼,经营粤菜和茶点。但当时西市人对粤菜和茶点不太习惯,生意并不太好。

民国以后,茶楼改名海丰西餐社,从南粤聘请西餐厨师、西点师、调酒师和招待生,专营法式菜肴和西式点心,迎合了那些达官贵人开洋荤、洋人买办谈生意的需要,渐渐地站稳了脚跟。

当时的海丰,是“三接头皮鞋”和旗袍女人的约会场。

据说出入海丰的食客,男人们都得是油光铮亮的中分头,考究的衬衣,脚上一双“三接头”皮鞋也擦得锃亮;女人们身着束身旗袍,流苏披肩,斜襟上插着一束麻纱绢头,手持一把檀香扇,配合着腰肢的婀娜流转,款款入得店门。

这些打扮入时的食客,成了西市一道街景。

建国后就甭提了,79年改革开放,海丰重新装修了门面。

但这时候,海丰会做法国菜的厨师都已经离开了。海丰便派人到上港的“红房子”学习,把他们的罗宋汤、黑椒牛排、奶油蘑菇汤、炸猪排,依样画葫芦搬到了海丰。

这个时候,来海丰吃西餐的人,和几十年前截然不同。高跟鞋、裙子、说英文。他们会把法国大餐的‘法’发音为fa,沿袭了旧社会在上港凯司令吃饭的派头。

到了84年,海丰西餐社更是花30万美元,从香江请来专业团队,对海丰进行了彻底改造。

开张后的海丰分上下三层,一层卖蛋糕冰淇淋冷饮,二层卖西餐,三层卖中餐,大气,洋派。

当时的年轻人,最流行去海丰吃大餐,最受欢迎的是炸猪排、罗宋汤和香蕉船。那样的一顿西餐要20元,当时海丰厨师一个月工资才30多元。

到了今天,全国平均工资178元,到海丰吃一顿得2000元,而海丰厨师的工资已经3000元了。

许多西市人的第一顿西餐、第一个冰淇淋、第一块蛋糕、第一次与恋人吃饭,都是在海丰西餐社吃的。

夏老师,您要请女朋友吃饭,那地方是最佳选择了。再过几十年,还可以回来重温一下回忆,多好啊。”

廉立说的眉飞色舞,隆重热情推荐。

夏川却笑了,“我会去的。但你说过几十年还在,你是不是太乐观了?”

“啊?”廉立的表情顿时呆滞,“八十多年的老店,还能倒闭了?”

夏川反问道:“海丰的行业壁垒在哪?企业护城河在哪?”

廉立顿时瞠目结舌。

“随着改革开放,西市会高速发展起来,西餐馆、咖啡馆、面包店会越开越多,甚至吃住玩一体、五星级酒店林立,更豪华,更能代表时尚,更容易满足人的虚荣心,就连口味都不难复制。

海丰西餐社却依旧是三层小楼,没有拓展空间,他的优势变成了劣势,生意肯定会渐渐萧条。

当然,我不是说很快就倒闭,支撑个十年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我想照着西市的发展速度,他撑不过十五年,也就该歇业了。百年这道坎,很少有老店能迈过去啊。”

夏川感叹着说,好似已经提前悼念海丰的倒闭。

……

闲聊之中,一小时五十分钟过去,飞机平稳降落在笕桥机场。

夏川走出机舱,放眼望去,明显是一个军民混用机场,远方一排战斗机,整齐划一的停在那里,好在足够大,并不混乱,而且去年为了迎接亚运会刚刚大修过。

两人走出了通道,夏川婉拒了廉立的邀请,因为他看到了一个浓眉大眼的青年手中举着牌子,上面写着‘夏川’两个大字。

夏川走过去小声说:“赶紧收起来。”

这青年大喜,把牌子遮在怀里说:“夏总您好,我叫钱晓,是鲍总的司机、秘书、保镖。”

夏川嘿嘿一笑:“老鲍总是那么仔细,让你一个人兼三个人的工作啊。”

“嘿嘿。”钱晓憨厚的笑了,有点无言以对。

鲍波管理手下确实严苛,近似于军事化管理,用人偏重执行力,必须雷厉风行。

但钱晓是退伍兵,感觉没有什么不适应的。而且还能学到很多东西。要不是鲍总用人偏向军人,他根本没这机会,一个月五六百的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