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6 章 地理历史农业4
【上古时期华夏北方部族发展为农耕民族和采集狩猎民族。
如果在冰期气候,两族会为而对抗,幸运的是地球刚结束大理冰期,跨入全球大暖期,植物生长茂盛,充足的粮食让两方共济并存,而非你死我活】
天幕顿了顿补充道:【两方首领我们也很熟悉,正是我们先祖炎黄二帝】
班超还记得神迹初降时的讲述内容,听到炎黄二字下意识道:炎黄子孙?
自天幕透出他未来后,他对西域之地极为上心,甚至想将沙漠变绿洲以此迁移汉民,如今听到后人言地理农业,亦是忧喜半参地速记讲述内容:除气候变暖外,西域无法大规模种田?
【处在大暖期的华夏大陆尚其气候特点为:亚热带性气候以及湿润多雨气候,年降水量比现高出43%。
降水量的充沛代表植物生长空前繁茂,植被覆盖率高能使动物不断繁衍生息。
河南山西等地有大象犀牛,新疆有老虎及狮子,北方鸵鸟满地跑,黄河里称霸的不是黄河鱼,而是鳄鱼】
曹操:如今雍州等地早无大象踪迹,他想观象...只能找会稽孙太守讨要。
不过...那象也无甚稀奇,还没天幕展出的巨象让人来得震撼。
正想着眼余光一闪,连忙转头按住某人偷摸的手:“奉孝住口勿要喝酒!”
咕噜咕噜地将酒倒入喉间的郭嘉笑道:“哎呀主公说得晚些了,嘉下次定遵主公之言不碰酒。”
其它人:呵呵,信你才怪!
见曹操有话要说,郭嘉连忙指向天幕转移话题:“如今象形巨物仅江东有,按天幕之言现气候比上古下降不少,未来几年内天象是否有变?”
一番话成功转移曹操注意,自天下大乱以来,上百万人迁至江淮、江南等地,很符合后人所说迁徙之言。
人口有变天象亦有变,十年前北地大麦不过芒种,小麦不过夏至。
而今麦过了芒种,小麦遏不了夏至,天越冷粮草越难收集。
曹操想到平帝在位时,猛风、冻冰、寒露变化无常,以至于被人看作天下之乱征兆...如今与天幕一印,他脸色胀然:汉果然当亡。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不是汉,而是未来北地气候是否影响农耕?
【气候温暖、降水量充沛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黄河、长江流域水量过剩,过剩=泛滥=大洪水。
为治理洪水,各部族组成联盟共同出力,为保障治水成功,后勤粮草等征调催生出最早的贡赋制度。
为保证治水人员安全及镇压他族,华夏有了最早刑罚——五刑,刑法出现又催生出司法体制——皋陶断狱,渐渐地后朝各司机构有了雏形。
总之治水过程中不断有人脱离农耕、渔猎,转为官吏、军人以及工匠。
治水成功后,原本居住在半山坡的部落向华北平原转移,而大禹也凭治水威望,建起华夏出现最初的朝代
——夏!】
乧???_‘梁晎?瑞’???晎??綏??????????????し籗??????憌??????????
∵想看南漳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房玄龄亦是翻着上古书籍道:“墨经里曾言三苗有大乱,天命殛之...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震。”
他合上书册神情思索:大禹伐三苗在立夏前夕,结合天幕之言当时气候应该是:气温高洪水泛滥——大禹治水——气温骤降使三苗大乱?
气温骤降之事后人为何不提?
程咬金开口为后人解释几分:“各地气候皆有不同,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天下那般大若全详细讲述,怕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李世民点点头,想到大唐气候温暖使国力增强,忍不住轻叹:“后人不信昊天上帝,也轻佻漫天神佛,如今观气候之变,气候二字岂不应了昊天之说?”
历代皆奉天承运,承运承运,承的不就是气候转变?
【夏立国后老是被气候困扰:春季干旱多风,全年降水量集中在7、8、9三月,三月下足70%的全年水量是什么后果?
夏秋之际暴雨成灾,而三、四月小旱大旱轮流上演,气候造成的地理环境让夏多次迁都。
但迁都范围都在河南平原地区及周围平原变动,只为择一方国家根本之地,如商王盘庚选阳城时的寄望:‘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砥绥四方’】
天幕不等众人有所反应,便接着道:
【能不能复先王大业还是得看气候地理如何。
夏能持续在黄河下游及河南一带迁都,而不是如周那般立都陕西,是因黄河下游是冲积平原,植被葱葱,植物根系抓水力强,黄河流域的水汽可通过黄土导水反哺地面。
简单讲就是:黄河流域先天性积存的生长条件好,即使遇上暴雨成灾,夏商周农业仍能得到足量发展】
又是植被!
朱元璋皱眉,自他登基后便下令全国都要种树,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