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铁甲新船
唐学志想了想后,又道:“不过,某还是担心,那个所谓的伊伦钱庄,是咱们的一些老对手在运作,这样,你拿我的手令,去找刘小刀,让他给你一个连的士兵,护送你们去。” 何斌心存感激:“那真是太好了,刚才,我还在想,该带多少人去呢,有龙武军的兄弟护送,我就放心了。” “对了,学志,李应良和马安民等人,现在都能够独挡一面,分别被派到吕宋和波斯去了,现在我身边,倒是少了一些能干之人,前些日子,我瞧着郑家那孩子,很是聪慧,是个不错的苗子,不知道,你能不能将他给我啊。” 唐学志知道,他说的,是郑一官之子,郑小森。 何斌和颜思齐、郑一官、郑芝虎等人,都是故交。 郑一官被被刘香和普特曼斯击败迫害致死后,郑小森就一直留在海峡岛。 三年前,他进入鱼鹰海军学院,学习航海知识,按照年龄来算,现在已经十三岁了。 在后世,这个年龄,还在念初中,但在这个时空,十三岁娶妻生子,当家立业的例子比比皆是。 “嗯!” 唐学志点头答应:“他一定能和他父辈一样,成为出色的贸易家,这样,明天,你直接去学院要人便是了。” 值得一提的是,郑小森和唐学志的儿子,唐鹏云同为海军学院的学员,只不唐鹏云低他一级罢了。 陈公赞想了想后,道:“学志,那造船厂那边,该怎么办。” 唐学志态度很坚定:“当务之急,铁甲舰,是重中之重,绝对不能停下。” “这样,明儿,我就让竹影,先运一百万两银子到钱庄总部,你先拨付他们五十万两,再过几个月,华夏公司的钱款也该回来了。” 陈公赞满意的点头:“成,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唐学志重新坐下来,道:“你们一直为银子发愁,不知道,有没有想过,如果,咱们将华夏钱庄的银票,印发成纸币,对于咱们鱼鹰的经济和贸易,会有多大影响?” 陈公赞愣了愣后提出了反对:“学志,你说的纸币,是宝钞吧!其实,发行宝钞 我是不赞同的,别说咱们了,朝廷早在成祖年间,就发行了宝钞,结果到头来,只是朝廷的一厢情愿,商人不收,百姓不喜,最终,只能不了了之了。” “朝廷的出发面是好的,只是,对于百姓和商人来说,这东西,只是一张纸,没有任何的价值。” 何斌也不太赞同:“陈先生说的没错,就拿银子来说,可以在大明任何地方,买到东西,但是宝钞不仅不容易保存,一旦时局动乱,那就变成一张废纸了。” 唐学志持不同态度:“公赞,斌叔你们的意见,我并不认同,你们想想,房契,田契地契,卖身契,不都是一张纸吗,为何那么多人认同它呢?” “其实,这里面,是大家一个认同感的问题,官府发行宝钞,那是官府的发行自己的公信度,如果是泛滥发行,势必造成宝钞贬值,最终被百姓弃用。” “咱们华夏钱庄的银票,就是一个例子,持票人,只需要拿着银票,到大明境内任何一家华夏钱庄分号,都可以将银子取出来。” “时间一长,就形成了公信度,大家都认同,那就可以了。” “不过,钱庄的银票,可不能滥发行,一旦持票人,拿不到银子,那就会消耗钱庄的公信度,发生挤兑,钱庄也就完了。” 陈公赞眸子中溅射出一道精茫:“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咱们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百姓拿着纸币,也能兑换成银子。” “这样一来,大家也没必要背着笨重的银子到处跑了,时间一长,咱们也没有必要将大批银子车拉马驮,到处跑了。” 唐学志没想到,陈公赞一点就破,真不愧是大明读书专业户,高兴得大笑道:“没错,不过,咱们发行的可不是银票,而是对应铜钱和银元的钞票。” “如果持票人愿意,他们也可以在华夏钱庄,直接兑换成铜钱和银元。” 何斌刚才还低沉的脸色,逐渐变得红润:“更重要的是,这银元和钞票只有咱们华夏钱庄才能铸造,老百姓习惯后,肯定也不会愿意再去使用那些所谓的散碎银子,多费劲呀。” 西方人的银币,大约一两左右,鱼鹰内部流通的银币,分为大银币和小银币,大银币对应为一两,小银币大约为二钱银子,更小的则用铜钱,非常方便。 相比散碎银子,一般还得收火耗费,相当于被拔了一层皮。 大航海时代,谁控制了货币发行权,谁就能控制世界。 唐学志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发行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