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 大明军魂
张之极脸色铁青,低着头,恨不得有一条缝,直接钻了下去。 唐学志是怎么知道的。 能掐会算,未卜先知 而且算的如此之准。 妖孽,太妖孽了 刚才自己还在朝堂上,大喊大叫的,说人家污蔑边疆大将。 没想到,下一秒,就传来了祖大寿叛国投敌的消息。 要命的是,自己刚才还在为祖大寿说话,这可是诛灭九族的重罪啊。 左都御史,陈于廷此刻连肠子都悔青了。 刚才自己还在对唐学志冷嘲热讽,这回全让人家给说中了。 他一条毒舌,骂死过多少朝廷重臣。 没想到,这次,竟然栽在一个四品参将手里。 已经完全没脸呆了,只好龟缩在角落里,等着皇帝发话。 王承恩刚才还为唐学志担心的要死。 没想到,这一会,他的话全应验了。 对于他而言,心中已对唐学志的每一根汗毛都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大哥,可是认对了。 朱由检从刚才的震撼中,回过神来,看着唐学志。 露出深深的不可置信。 这都被他说中了。 还是人吗。 “大凌河城反了,东江发了,吴桥反了,不知诸位爱卿,可有何良策。” 朱由检的声音,从大殿上传来,让众大臣从刚才的震惊中,回过神来。 “皇上,祖大寿叛逃,孙承宗难辞其咎,建议召他回京,对朝廷,做个交代,对天下百姓,做个交代。” 左都御史陈于廷,站出来说道。 孙承宗督师辽东,大凌河城可是他提出来修复的。 现在祖大寿三万兵马,全投降了后金。 这个责任,理应由他来承担。 陈于廷这会,似乎已经从刚才的尴尬中挣脱出来了。 抓住这一点,他肯定的都喷个天翻地覆,山崩地裂。 “皇上,臣附议,鞑子大军,千里突袭,孙承宗救援不利,理应受罚。” 毕自严也站了出来。 “皇上,臣附议。” “臣附议” 明哲保身,众大臣倒是附和的很快。 生怕朱由检点名问到自己,统统将责任推到孙承宗身上。 历史上,确实如此。 孙承宗就因为此事,受不了朝中大臣的非议,一气之下,辞官回了高河老家定居。 七年后,皇太极突袭高河。 孙阁老以七十六岁高龄披挂上阵,招募乡勇,据守高河。 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更是百余人遇难。 就在这时,一个洪钟般的声音传来。 “皇上,臣反对” 唐学志的声音传来,让所有人猛然一愣。 几百双震撼的目光投来 “皇上,臣反对将所有罪责推到孙阁老身上。” “诸位大人,你们可曾上过战场,可曾亲自去过大凌河城。” “可知道,大凌河对于大明和鞑子,都是至关重要战略要地。” “鞑子,想要攻入关内,必须经过锦州,而大凌河城,则是锦州的门户,因此在之前,大明不止一次,抢修大凌河城,都被鞑子拆毁。” “所以,这一次,孙阁老派人抢修大凌河城,本质上,并没有什么过错。” “错就错在,所托非人,错就错在准备不足,错就错在我们没有和鞑子决一死战之决心,后金八旗,不过十万兵马。” “而我大明一万万百姓,,只要皇上振臂一呼,便能招来百万大军,如果大明,有和黄台吉决一死战之决心。” “我们一人换他一个如何,两人换他一人如何,娘的,我十人换他一个,也要让他亡国灭种。” “大明不缺能人志士,也不缺治世良臣,缺的是不能万众一心,缺的是大明军魂。” 朝堂之上,唐学志犹如滔滔江水,黄河泛滥,绵绵不绝,听得朱由检热血沸腾。 “好,好一个大明军魂,好一个万众一心,大明军队真能做到这几点,何惧后金鞑子。” 朱由检顿时从龙椅上站了拍手称快。 好久没有如此激动过了,也从来没有人提出过这些话题。 <